开局低缓的音乐响起,人们还没有太在意。
很快,激昂、快速的旋律响起来,伴随着强烈的打击节奏,一下子就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
这就是朱厚照抄的神曲《胜利》,不过,现在这首歌的名字,叫做《大明荣耀》。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朱厚照都觉得,这首《大明荣耀》最适合作京卫武学的校歌。甚至作为大明的军歌,也完全合适。
这种曲子,跟大明的雅乐正音和民间的通俗音乐都风格迥异。尤其是那种快节奏和打击乐,更是从未所见。
朱厚照开始的时候,打算让教坊司演奏。但是后来想了一下,还是决定让太常寺来演奏。
太常寺除了负责祭祀之外,在大朝会和重要的典礼上演奏各种官方的雅乐正音,也是一个重要职责。
朱厚照把《大明荣耀》定位成一首军歌,自然是一种官方态度。所以,由太常寺来演奏,是最为合适的。
太常寺的雅乐正音流传到民间,变成通俗音乐是容易的。但是民间的通俗乐曲变成雅乐正音,则比较难。
朱厚照的计划,就是要让这首神曲从太常寺流传到民间。
以这首曲子的风格和元素,到了民间同样会受欢迎。这正是朱厚照希望的结果。
他恨不得大明人人都会唱这首歌。
随着强劲的节奏,一个女子出场,开始吟唱。
这位女子,是从教坊司找来的,名叫刘雅音,是个乐户之女。
虽然刘雅音的吟唱没有歌词,但是这种吟唱却好像一种激情的呼唤,给这首令人热血沸腾的歌曲中,加入了温情元素。这代表了母亲、妻子、女儿的形象,意味着她们在后方为前线的儿子、丈夫、父亲呐喊助威。需要他们的保护,期待着他们的胜利。
伴着女声吟唱,雄浑的男声合唱响起。
千里大漠,万里海疆,
与子同袍,无悔衷肠。
杀贼灭冦,血债血偿,
亮剑守护,吾子吾娘。
保家卫国,荣誉至上,
冲锋陷阵,报效吾皇。
死战不退,魂归故乡,
英烈忠祠,英名永扬。
王守仁站在朱厚照身后,听着这首歌曲,开始的时候是震撼,随后就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
禁苑官军开始分发歌词,王守仁也拿到了一份,
只是扫了几眼,就看清了内容。
皇上的这份歌词,跟这首曲子正好匹配。
从陆地到海洋,从国到家,从家到亲人,保家卫国,报效皇上,这就是大明官兵的最高荣誉。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将军百战死,马革裹尸还,这就是军人的荣誉和归宿。
歌曲不算长,不过雷雨和指挥乐队连续演奏了三遍。
这个指挥的职位,也是在朱厚照亲自倡导下设立的。
慷慨激昂的旋律,让王守仁回想起洪武、永乐时期,大明军队北上,深入蒙古草原打败北元的雄图霸业。
那是多么令人神往的峥嵘岁月啊。
强悍的音乐旋律,让人好像置身于金戈铁马的战场,拼死厮杀的场面。
一个人倒下去,更多的人冲过来,冲了上去。血染征袍,并肩战斗,杀得血流成河,人头滚滚。
这一切,都是为了身后的大好河山,为了家乡的父母妻儿。
这首歌,让人知道为何而战,这比多少说教都管用。
我一定把这首歌教给我的队伍,激励他们的士气。
这批武生们,基本上都来自京营的基层。虽然没有听过多少音乐,歌词也听不太清楚,但是仍然很快就被感染。
这就是音乐的力量。
等他们看到了歌词,一下子就理解这首歌的含义。
尽管还没有来得及仔细体会,但是音乐的力量已经深入人心。
杨廷和等文人们,音乐素养更高一些,他们更加体会到了这首歌的力量和含义。
皇上大才啊,不仅诗词写得好,作曲竟然也如此精湛。
这一首歌,直击内心,让人浮想联翩。
皇上这是要光复洪武、永乐的辉煌,是想用这首歌,激发大明的尚武精神。
杨廷和的看法没错,朱厚照就是要用这首歌,激发起大明军民的尚武精神,恢复洪武、永乐时期的军事辉煌。
经过一百多年,大明的尚武精神大大消减。
原本为武将主力的勋贵后代,已经逐渐退化。不是纨绔子弟,就是利禄之徒。整个大明军队中,几乎找不出几个勋贵之后的名将。
现有的将领中,也大多是守成之人,很少有锐意进取,开疆辟土的雄心壮志。
文官把持朝政,兵部的权力越来越大,五军都督府几乎成了摆设。很多原本是五军都督府的权力和职责,都转移到了兵部手里。
堂堂的大明帝国,别说扩张,反而防线一再收缩,连自保都困难。
对于这种情况,官员和读书人们已经习惯成自然,熟视无睹
今天这首歌,好像一盆冷水浇在头上,让他们惊醒。意识到生活中还有慷慨激昂,热血沸腾的一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