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以后周氏大郎在仕途上没有本事,她关雉将来的儿子有本事就行了——身为周有容的孙子,其门生自然要照顾几分,世家哪怕不照顾,但有自己的阿爹帮衬,以后日子只有好的。
“阿爹你也不要多说了。哪怕看在阿娘的面子上,再帮女儿最后这一回罢。”她拿定了主意,奉出个小盒子来,交付给关长德,把这个送到周家与田氏,田氏一定会答应的。
关长德接过了那个盒子,看着女儿,心情实在……难以描述。
隔日还是拿了盒子,往周家去。
而宫里的齐田呢,在赵家的年过得轻松热闹,在大宁国后宫的年也过得格外热闹。圣母太后家里派人来接,想请太后回家去过年。后是母后太后知道了,不甘落后,也使自己娘家人往皇帝那里去说项。
这一顿好热闹。
两位太后入宫几十年,从没回过家。
圣母太后还好说,她本来就是皇后,不是不能回,甚至因为此时后宫规制不全,她出宫也不需要谁批准。但身为皇后,她自持身份贵重,又怕横生枝节,自己不肯轻易出宫罢了。
而母后太后身为妃嫔,是想回也回不得的。说起幼时的事,思念亲人,脸上的戾气都少了,格外平和,拉着齐田说“我那个时候,哪里像你这个时候呢。”
在齐田看来,自己还算是比较老实,但在宫里这些人看来,她可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才做了几天皇后,就跑出去二回了。虽然去的并不是什么不着调的地方,也并不是无缘无故而行。但母后太后听说后,没少嘀咕,深以为齐田不够庄重,私下也说过“到底是周氏女”这样的话。以为有些规矩就算没有写明,但大家都没那做,你身为皇后行事自该度量几分。
不过因为自己也要出宫了,心情大好,不提罢了。
太后想回家看看,楚则居轻轻松松就点了头。怕董家与吕家怠慢,拨钱修缮旧居。世家这次到长了眼色,自动自发地拿捐钱出来,哭着喊着要给,拦都拦不住。
两位太后既然不在,宫里的年宴就轻省许多也自在热闹许多。齐田先和楚则居一道在前殿受群臣朝贺新喜,后于后殿与命妇同乐。
不能进宫贺礼的人家,赐席赐酒。光是单子就是长长一条,赐的东西也是各不相同。
齐田把那单子拿来看,许多人听都没有听过。关姜一个个解释来历,才知道是些什么人。
宴后田氏说起大郎的婚事,齐田十分意外。
“关雉?”
田氏说“还是她家先说起来。说是以前老夫人在时就说好了的。”并叫下仆“把东西奉来。”
下仆躬身上前,捧着个镶宝石的雕花木盒。
齐田接过来打开,里头放着本册子。皮子上头并没有名目。打开来翻了几页,原来写的都是所见所闻。
“她把这个也送到我们家来了。”
这册子田氏也看了。上头无非是写着她在‘梦’中的种种经历。很是奇异。
齐田觉得奇怪“她怎么不把这个奉与陛下?”
“据说以前也曾自荐,但皇帝并不看重。”田氏说“这个娘娘用得上吗?”
齐田合上册子“没甚大用。陈王过世,许多事都变了。”后头写的事基本没什么意义。再说,她也不信命。不过想想,又拿起来翻了几页:“她若记得天灾年月,到有些用处。”
田氏说:“即有用处,那这门亲我便认下来了。叫她把后面的也写出来。”
齐田微微皱眉“可这个关雉……”实在是太能搞事。
田氏把盒子收回来,胸有成竹“娘娘不必忧心。”关家来说之后,她也问了大郎,大郎当场就跪下了,说以前确实是定下了的。
她说了关雉在外的风评,大郎也不信,只怕她不会肯,默默跪着实实在在磕了好几个头,额头上的皮都磕破了。好像她是要拦他的好路。田氏也就死了心。
这二个,你情我愿。那也好。是好是歹,再与人无关。若是自己犯死,谁也不能怨她。关雉爱搞事也好,不爱搞事,她都不知道要拿大郎怎么办了。
齐田叮嘱“她写完,阿娘便立刻让阿舅把天灾的年月都摘录出来,献与皇帝。到也不必说是自己的功劳。私下俱实以告便是。”楚则居又不傻,既然知道关雉的事,自然也就想得到这个,只是一时朝上的事多忙得抽不出空来。
田氏想想也是。并不客套,立刻仔细收起来。
田氏回去后,没几天外头就知道周家和关家要结亲。
哪个都知道周家大郎为了要娶关雉,在田氏面前把头都磕破了。周家肯是肯了,可在孝期,得先定下来,等出了孝再说。
但周家的人往关家去说,关长德的继室却说“关雉已经不小,到时候再生变故如何能行?你们到时候只说不要了,再娶便是,我家女儿却是耽误了花期,再难寻良家。”
去说合的媒人为难“那夫人以为如何?”
继室记恨关雉多事,怎么肯放过这个机会。说“先头有皇后的事在前,即有前例又有什么不好办?只管把礼行了,两人先分室而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