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奥特兰抽了一顿后,凯蒙皇朝又进入好欺负的老实人状态了。
飚不起来了,再飚就举国上下不成功则成仁了,国民的赌性,还没有浓郁到该种程度,那么就只剩苦忍。
奥特兰王国也知道凯蒙皇朝是个什么尿性。
因此战后,没有像对待欧西尼亚那般,索要巨额赔偿,而是在领土方面提出了一些要求。
当然,不是要绿洲,而是山岭和干涸的河川峡道,主要是为了占据有力地势,减轻防守压力。
可即便这样,凯蒙皇朝也是挺难的。因绿洲丢失的大迁徙,就死了不少人。
还是周宁发了善心,在战俘奖励制度中,引进了更灵活的机制,包括赚工分换米面等生活物资寄给家人,以及接家人来这边陪伴。
不管是哪种,都受到了战俘们的极大欢迎。
杜普林的第一艘自有飞艇风暴号,主要业务就是运送和分发物资到凯蒙皇朝的战俘家人手中,这种方式能减少倒手的克扣盘剥。
而两国国君对周宁的做法开绿灯,是有各自的盘算。
奥特兰想要化解老实人的怨气,体现自身的富有和仁慈。
凯蒙则乐意看到战俘军团变相成为异国打工团,自谋生路,减轻国家压力。同时,凯蒙人进入奥特兰且集中生活,有利于神灵信仰的保持和扩散。
狩邪会会长威尔森,就这个信仰问题跟周宁探讨过。
周宁是这么说的:“作为短寿种,人类是很现实的,信仰敌不过寥落时的一袋面。仅仅是靠绝望的环境,利用人们寻求最后一丝精神寄托的需求来壮大宗教,是短视且无法持久的。
毕竟宗教的经营,实际上比经营国度更苛刻。经营国度即便臣民怨声载道,只要不反,就还能勉力运作。
宗教若是信民不满,收成立刻一落千丈。
固然能紧急收割一波,但牌子砸了,想要重新经营,近乎需要从头开始,还得赶上合适的机会,倒究哪个更划算,很难说清楚。”
这话威尔森听进去了。
后头跟国王聊起来。国王也很赞同,很自信的道:“如果朕的臣民,日子过的比凯蒙人还差,那活该王权被教权推翻!”
国王还因此又一次希望周宁入宫,许诺的职衔比过去还大,仅次于有‘国王之手’美誉的宫相。
周宁很直接的表示:没空!
好吧,分封制度的一个好处就在于此,国王想要分封出去的权贵做什么,得协商。说不鸟也就不鸟了,当然得腰杆够硬气,否则权衡利弊之后,还是会妥协。
周宁的腰杆自然很硬,支撑点非常多。目前最秀的,反而不是上了规模的钢铁冶炼和机械制造,而是战俘工程兵团。
战俘兵团今年三月底,结束了为期一年的‘杜普林使用权。’
奥特兰权贵们立刻一拥而上,连王室都撸起袖子加入了争抢的行列。无他,工程兵团的表现太亮眼。
用某权贵的话说:“杜普林就不多说了,废地变宝地,光是那条陆桥,就是一条流淌着黄金的河,源源不断将财富送进杜普林家族的口袋。
就说诺顿家族,原本是处于低谷期的,结果几个月就冲天而起。如今的诺顿家族族地,已然彻底奠定了卫星城的格局,只需要自然发展个几年,就会是都灵的第一个卫星城。将王室停停建建、建建停停的皇家卫城都比下去了。”
不过,抢好牲口的权贵们很快就发现,牲口好不好,也看谁用,而且这牲口是头倔毛驴,没那么好伺候。
得亏周宁这时候已经跟权贵们‘同流合污’了,于是新的用工方案很快达成。
十万战俘,拆分成五个工程兵团,由杜普林家族当包工头揽活。
这样,战俘们还是在固有的领导班子下工作生活,听话干就完事了,其他不用他们操心。
而周宁这边,也没趁机挣什么钱,他的来钱项目很多,不差这点管理费。
而之所以能最终成为这么个情势,其实跟周宁一方先进的用工制度、管理方法,以及先进的工程设备的运用,都是分不开的。也不光是激发了战俘们的热情,积极肯干。
权贵们也很快看明白了,于是杜普林工业区的机械设备有了市场。毕竟工程兵团也才五个,王室撇去俩,第二家族阿希福德撇去一个,剩下三个,还有一个去了南线营建国家工程,一个去了传奇人物英格拉玛的岛屿领地建设海岛,只有一个有相对灵活的使用权。
这哪够用?大家都挺想进步的,等不少好牲口,那就自己组建牲口队先动起来呗?
甚至有那心思活的,已经试图效仿杜普林的做法,整山寨工程团揽工程了。
总之,周宁差不多以一己之力,推动了奥特兰王国新一轮的基建大发展,为之后十数年的经济上行打下了基础。
经济上行,哪怕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也更容易被掩盖,于是奥特兰王国蒸蒸日上的势头已然非常明显。
这就跟其他四个大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