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能替她在宁府看家。
也顺带着问问冯一博,看能不能过来帮忙压场。
等冯一博到铁槛寺的时候,尤氏已将一应事项安排好了。
两边见礼后,尤氏简单说了一下自己所做。
还想让他帮忙查缺补漏。
此时的冯一博,正吃惊的打量着这位「大姨子」。
只见尤氏此时一身孝服,不施粉黛。
却更显出真正的美人底子。
二十岁出头的年纪,也正是好时候。
想想也是。
若非长得标致,贾珍也不会娶为继室。
当然,冯一博不是被她模样惊艳。
而是被这位大姨子的周全惊到了。
尤氏平日不声不响的。
可卿在的时候,府里都交给可卿。
可卿不在,她也无声无息的就接过去了。
不像王熙凤那边离开,荣府就鸡飞狗跳了好一阵子。
平日所有人都觉得,宁府是贾珍一人说的算。
但现在府里没人,尤氏却也能把事做得这样周全。
可见,平日在府里也不是没有作为的。
「大姐姐处置很是周全,还有什么需我做的,尽管吩咐就好。」
为显亲近,冯一博没从贾珍那边论。
而且从尤家这边,叫起了姐姐。
尤氏闻言,嫣然一笑,道:
「倒是没有旁的,只是这边外场还需一博兄弟帮忙压阵。」
冯一博从尤老娘这边论,她却从贾珍这边论的。
尤氏虽是大姐,可两个妹妹却都是妾室。
冯一博和贾家也是实在亲戚,如何也轮不到从尤家论亲。
就算喊声妹夫,也是从薛家论过去的。
冯一博闻言笑了笑,没有和她计较。
随后让人去了部里告假,就留在铁槛寺坐镇。
且说贾珍收到信儿,也急忙告假。
连带着贾蓉一起叫上。
先陵这边负责主持仪式的,是礼部的左侍郎。
听到宁府的事,他也不敢自专。
连忙到了行在请旨。
原来,老太妃的丧礼,是按照太后一等的国丧规制操办。
唯一差的,就是景顺帝没有全程跟着。
而是由忠顺亲王这个弟弟,代他这个皇帝在灵前打藩送殡。
不过,景顺帝还是赶在下葬前到了孝慈县。
棺椁在先陵停放数日,迟迟没有送入地宫。
很大程度上,就是在等着他的到来。
虽然不能亲送,但最重要的入土仪式。
还是须得他这个长子填第一锹土。
宁府送信过来的时候,这边才入了地宫不久。
景顺帝还没来得及起驾回都中。
一见此本,他心中微微惊讶。
顿时脑海中闪过无数种可能。
可面上却不动声色,还随口问道:
「宁府贾敬如今何职?」
贾珍父子没跟过来,便由礼部左侍郎代奏,道:
「贾敬进士出身,祖职已荫其子贾珍。」
景顺帝自然知道这些,闻言却频频点头。
心中不知琢磨着什么。
「因年迈多疾,贾敬常养静于都城之外元真观,今因疾殁于观中。」
自囚于一小观中,每年只出来一次。
如今也算是圆满了?
景顺帝心中有些感慨,却一时也摸不透是不是那边下的手。
「其子珍,其孙蓉,现因国丧随驾在此,故乞假归殓。」
礼部左侍郎汇报完毕,景顺帝便让人下了恩旨,曰:
「贾敬虽无功于国,念彼祖父之忠,追赐五品之职。」
贾敬不仅无功,还有过。
来孝慈县的大多也都是有爵之人,知道的不在少数。
好在景顺帝的追封,还是对开国一脉表达了尊重。
「令其子孙扶柩由北下门入都,恩赐私第殡殓,任子孙尽丧礼毕扶柩回籍。」
虽然是格外开恩,准许进城。
却也没什么好说的,只是对「仁孝」的尊重。
是景顺帝的一贯作风。
「外着光禄寺按上例赐祭,朝中由王公以下,准其祭吊。」
此时是景顺帝生母的国丧,一应祭奠都要让路。
能允许进城,已经实属不易。
允许王公以下祭吊。
这个对宁府开始,才是最大的恩赐。
「钦此。」
这道旨意就是让人知他重仁孝,且更隆重功臣之裔。
果然。
此旨一下,不但贾府里人连连谢恩。
连跟来的一众勋贵,也都称颂不绝。
贾珍父子领了旨意,便星夜驰回。
半路中又见贾?、贾珖二人,领了家丁飞骑而来。
一群人看见贾珍
,连忙滚鞍下马。
纷纷上前请安。
贾珍应了,却也有些不解,忙问:
「家里的事我已经知道了,你们又来做什么?」
为首的贾?上前,恭谨回道:
「嫂子恐哥哥和侄儿回来了,老太太路上无人可使,就叫我们两个来护送老太太的。」
史老太君身边还有贾赦、贾琏父子,自然不会无人可使。
只是没有宁府的人罢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