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陛下在里面的,我现在就去通传。”
太监自然是明白,这位未来的网上的心思,他立马就说道。
朱元璋在里面看了看房门处,他听到了声音,自然明白都到底是谁来了,这个时候能来这里的也就只有他了。
朱元璋立刻提高声音说道:“如果是允炆来的话你还是回去吧,这一切有着朕替你做主,你放心吧。”
朱允炆听了这一句话之后,最终只能够无奈的退去。
既然朱元璋都这样说了,他再说其他的,岂不是就是违抗了。
就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过了几天,令人惊奇的事情发生了。
燕王朱棣连续攻下北平九门,随后,朱棣也反了。
朱元璋看着手中的军报,道:“真是我的好儿子,一个个都是这么的有胆魄。”
他怎么也没想到。
平日里最乖的朱棣,居然也反了。
欣赏归欣赏,但是无论是谁,若想夺取皇位,都不可以。
绝对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
朱允炆这下坐不住了,毕竟年轻,直接冲了进来。
但是看到朱元璋的眼神后,他不由得沉默了下来,原来想说的话都吞进了自己肚子里。
朱元璋收回目光,双手负后,说道:“做皇帝,首先要冷静,遇事不要慌,诸王虽勇,但是他们想造反,需要满足最关键的条件。”
“现如今临近冬季,庄稼尚未成熟。诸王即便是有存粮,但也绝对没有多余的粮食。没有足够的粮食,拿什么来养活军队?”
“我最担心的是还有人心有反骨,所以才按兵不动。允炆,放心吧,爷爷会提前为你扫平一切的。”
朱元璋言语中充满杀气,哪怕老态龙钟,依旧震慑人的心魄。
朱允炆瞬间安心不少,对啊,自己爷爷可是打天下出身的,这一切估计早就预料到了吧。
朱元璋道:“发布圣旨,招诸王平叛。我倒要看看谁真正归心朝廷。哪怕他们只能按兵不动,作壁上观,这同样也是反叛。”
“来人,替朕拟旨!”
“喏!”
旁边的太监应声,走到书案前。
“告诉所有的藩王,就说朕给他们一个机会。只要他们在剿灭叛乱的战斗中,有足够的贡献,就不在削藩的范围内。这一点朕会留下圣旨的,保证允炆也不能违背。”
“另外,每个州都发一道圣旨,把朕的决定告诉他们。”
“喏!”
太监提笔就写,但突然想到什么,问道:“陛下,代王那边也发吗?”
朱元璋道:“不必了,派去各州的信使中,唯独去了代王的信使至今未归,多半要么被老四控制,要么被老十七控制了。”
……
大宁。
“喝!”
“喝!”
“喝!”
新兵正在校场上训练,声势浩荡。
这些士兵的步伐,动作整齐,就连身上的铠甲,手中的武器都是清一色的配置。
在工厂当中,两门黑漆漆的大炮被新制造出来。
下面还有两个轮子,完全和大明的不一样。
这一切都在紧密锣鼓的进行着,进度都被人暗自传递给朱权。
朱权看到这些之后,望向一旁的朱鉴说道:“新兵招募的进展如何了?”
“王爷,按您所说的,继续招了新兵,已经开始训练了。”
“那就好。对了,新的装备制造了多少了?”
朱鉴苦涩说道:“王爷,只生产了一千多把,时间太过于紧凑了。”
闻言,朱权并不感到疑惑,这些都需要时间的。
朱权叹息一声,这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朱鉴看着朱权的样子,开口说了一个好消息。
“王爷,燕王反了。”
朱权一听顿时一惊,自己四个反了,这完全不对啊。
按照自己梦里面的情景,不应该是允炆削藩时候才会反吗?
难不成是因为自己?
除了这一个理由,其他理由也不对。
看来是蝴蝶效应了,因为自己,导致提前发生了这一切。
“四叔,日后战场上再次相见,莫要怪小弟无情啊!”
朱权眯着眼睛,喃喃说了这么一句话。
又是一个月过去了。
房间中。
朱权看着手中的军报,密密麻麻的字记录着这几个月朝廷和燕王、朝廷和自己交战的信息。
兵力增加到五十万之多,可依然没有攻克自己这里,还白白损失不少兵力。
另一边,燕王朱棣被打退。
如果不是朵颜三卫及时出马,恐怕北平九卫没了。
朱权深深一呼吸,父皇终究是父皇,还没有成气候的四哥果然不是对手。
“来人,把所有管事请过来。”
“喏!”
门外守卫应声而去。
不一会,众人陆陆续续到来。
朱权望向左右,说道:“你们也看看吧!”
众人接过一看,沉默不语。
“说说?”
朱权不是独栽的人,他还是想听听几人的看法。
沈落站起来拱手道:“王爷,目前谷王和辽王不仅没有形成战力,反而拖累了我们,不如我们亲自管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