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中,老朱坐于御案前批阅奏折。
李德喜在奉天殿宣布过消息后,便直接折返了回来。
在老朱面前,李德喜报道:“奴婢已按陛下之下告知朝臣了。”
老朱头也没抬,只道:“反响如何?”
李德喜如实汇报,开口道:“朝臣皆猜想谈论太子殿下太孙殿下以陛下的情况,江夏侯与奴婢言,说是要求见陛下。”
听到此,老朱猛然抬头,问道:“周德兴?”
老朱昨日可还正常处理朝中事务,周德兴完全没必要只一个早朝没见,便要急着见老朱。
光是这一点,此事便透着几分不正常。
简单考虑了一下,老朱并未多问,随之摆手道:“下去忙吧,毛骧回京,让他马上来见咱。”
李德喜退出,等候在门口的马皇后才端着茶走进。
走进后,把茶放于老朱面前,开口道:“陛下,喝些茶歇会儿吧。”
老朱自昨晚开始处理折子,到现在都不曾歇息。
马皇后开口,老朱才终于合上折子,端起了茶杯。
而马皇后则在一旁坐下,笑着开口道:“这主意也是够损的了,所有朝臣可皆被玩在了鼓掌当中了。”
老朱表面看起来是粗犷些,但在马皇后面前却一直都极为细腻,颇为体贴,能考虑到的基本都会为之提前考虑到。
在安排内伺送朱标回东宫的同时,老朱为避免马皇后担心,便把实情原原本本告知了马皇后。
因而,无论是朱标生病,还是今早老朱不上早朝,个中缘由马皇后都是极为清楚的。
马皇后出言,老朱放下茶杯,道:“朝中之事咱自有决断,这些事情你就别操心了,这段日子,你多在乾清宫和东宫之间跑跑就成了。”
有这样的吗?告诉人家,却又不让人家说话。
其实,老朱虽定下了后宫不得干政的禁令,但朝中老臣犯错,马皇后都会从中周旋。
最关键的是,老朱不仅不嫌马皇后干政,每次竟还会多多少少给个面子。
老朱出言,马皇后起身,道:“我还不想管呢,我去东宫了。”
马皇后说走就走,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
马皇后离开,老朱在后面嘟囔,道:“怎又生气了?咱也没说不让管啊,若不让你管,又怎会把这些消息告诉你。”
***
整个太医院空空荡荡,显得冷清了许多。
王康陪着已能下地的儿子住在医学院中,自是知晓昨日当值的太医皆被李德喜叫走之事。
其他几个医士刚到医学院,王康便一脸紧张的与几人诉说了此事,“外面好多人都说,是太孙殿下遇刺的消息确认了,太子和陛下因惊厥才导致病了的。”
几个医士一路进宫之时,便已差不多听闻了些,在听王康所言后,也是有些担忧,问道:“那这么说,陈院士真的回不来了?”
之前卢文斌还说,朝廷没有明确令旨任何传言都不要采信。
可现在虽无明确令旨意,但事实却已是差不多了。
面对几个医士对陈恪,也是对自己未来的担忧,还真就无从劝起了。
既找不到宽慰自己的理由,那也只能是独自焦灼了。
***
另一边,吕氏在朱标患病后本有些焦急,后来随着老朱也不能按时上早朝,心中有种兴奋的因子呼之欲出。
上午,又以为朱标祈福的理由,与马皇后打了声招呼去了城外的鸡鸣寺。
鸡鸣寺倒真是去了,祈福结束,中午还在庙里吃了顿斋饭。
但下午回城之后,吕氏却并未马上回宫,而是去了一家茶肆。
坐了大概几炷香的功夫,周德兴穿了身短衣短裤,一副劳力打扮,坐于了吕氏对面。
自双方合作后,周德兴和吕氏还是第一次这般面对面坐于一块交流。
不管怎么说,周德兴走到这一步都是被吕氏胁迫的。
对吕氏,周德兴态度自然也有些不好。
在吕氏面前坐下后,周德兴便冷言冷语道:“太子妃娘娘,有事儿让吕方知会一声便是,可没必要亲自出来。”
一个太子妃随便出宫,这的确使不合乎规矩的。
对周德兴不善的语气,吕氏没有丝毫不满,竟是微微一笑,解释道:“我出宫给殿下祈福,也是与母后打过招呼的。”
若是有正事办,那也就另说了。
“江夏侯的功劳,允炆定会记着的。”吕氏开口。
周德兴做到现在这一步,不就希望他所做的一切能被朱允炆记着吗?
吕氏开口,周德兴的态度终于缓和了几分,只道:“刺杀太孙,本以为为只是为二殿下扫清障碍,没成想竟是牵扯陛下和太子殿下一块病倒,此事怕是有些严重了。”
一个皇帝,一个太子,即便只是小病也是有可能掀起大波澜的。
“允炆年纪小,我一个妇道人家,什么都不懂,如何做全仰仗江夏侯了。”吕氏说的谦虚。
吕氏费了那么大的周章把周德兴拉下水,不就是为让他在关键之时帮忙的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