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韩愈曾说过历览前贤家与国,成由勤俭败由奢。
而李逍的理论却恰恰相反,朱棣好奇往下看去。
上面还有李逍举的一个例子:
在动物的王国里,有一群勤劳的蜜蜂。
他们为了享受生活,大肆挥霍。
其他动物以为他们会很快灭亡,没想到的是,这个蜂群,很快就兴旺起来,而且生活越来越好。
这个蜂群里,也出现了一位这样的智者。
他告诉众人:我们这样挥霍,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我们应该勤俭节约,而不是大肆挥霍。
大家都认为哲学家说得有道理,于是放弃了挥霍的观念,每个蜜蜂都开始节约资源,甚至是节衣缩食。
开支确实少了很多,但是结果却出人意料!
这个蜂群,不仅没有兴旺,而是衰败了。因为没有竞争,没有消费,他们反而开始躺平了。每天赚够生活开支就不想忙碌了。
因小见大。
一个家庭,通过攒钱,确实可以实现小富即安的生活。
但是如果所有家庭都攒钱,坚决不花钱,那么市场货币流动就会减少。
同样,收入的渠道也会逐渐变少。
货币不流动,经济就会陷入萧条。
货币流动的重要性,非常大,如果钱财流入少数人的口袋,这样的人只能通过挥霍才能让钱重新流入大海之中。
“这似乎很有道理啊。”
仔细看完后,朱棣不由感慨道。
说完,朱棣将纸张递给了姚广孝。
“节俭衰亡,奢侈才能兴隆?”
姚广孝也略显不懂,随后仔细查看。
当看完后,他的表情和朱棣相同,都是很惊讶。
李逍的理念,举了许多例子说明这个问题。
“想不到,逍公子居然还懂通商之术。”
姚广孝略显吃惊,这似乎又是一伏龙之术,只不过这样的扶龙术十分蹊跷,是从国家富有方面出发的。
朱棣问道“”“大师,你觉得这有道理吗?”
姚广孝只是略懂经济,摇头道:“看似有道理,但具体有没有用还不确定。”
朱棣点头道:“这样的法子,的确难以试验,总不可能上书一封,让圣上鼓励民间行奢侈之事吧?这与之前的理念相差太大。”
“并非不能试验。”
姚广孝心中其实也想知道这样的道理行不行得通,心生一计。
朱棣好奇道:“怎么说?”
“殿下您莫非忘了。”
姚广孝笑道:“您之前不是打算让李逍走文官,且给他谋了一个东安知县的职位么?”
“的确如此,大哥已经同意,不过现在只能等他回北平再任职。”
朱棣眼睛一亮:“大师的意思是”
“就是如此。”
姚广孝微微一笑道:“这李逍的道理如此之多,先前有土地归属论,现在又有这通商经济之术,都需要实践证明是否有效。
殿下是北平的藩王,给他一处小小的县城,方寸之地,令他好好治理,自行发展,施展身手,待几年后,有效与否一看便知。”
“好办法,本王也是如此想的。”
朱棣点点头,随后又皱眉道:“即便是有效,似乎与本王也无关,这天下.不是我说的算,反倒容易引来祸端。”
言下之意,李逍这些道理,就算是治世之理,他也没有权利干扰朝廷的治理,而且从他燕王这里传出,还有谋朝篡位的顾忌。
现在的朱棣,可没有当皇帝的心思,只是想治理好一方土地,为大哥好好守护这大明的边疆。
“即便如此,能繁荣北平,也是不错的。”
姚广孝双手合十道:“而且万一有用得上的一天呢?”
姚广孝夜观天象,感觉近日有大事要发生,可说不上是什么事情,但自从上次看了李逍的手相,半个皇帝命。
他十分确定一条信息,未来的天下,恐怕要易主了!
而此时,姚广孝已经开始慢慢诱惑朱棣,令其在心中埋下种子.
万一有用得上的一天呢?
听到这话,朱棣心中琢磨,这大师脑子里都想的是什么?
自己怎么可能
朱棣微微皱眉,随后看向夜不收千户居陈道:“对了,朝廷之中现在有什么大事发生?”
居陈并问言语,只是左右一看。
意思是屏退他人。
而这大厅也没有其他人,只有他们三人。
朱棣道:“但说无妨,大师不是外人。”
听到这话,居陈才走了过来,轻声道:“的确有一幢大事.此事知晓的人很少”
朱棣微微皱眉,“何事?”
涉及到皇家的事情,居陈支支吾吾:“属下.”
朱棣:“但说无妨。”
居陈这才小声说道:“据消息,当今太子朱标.身体抱恙”
闻言,朱棣叹气道:“大哥身体一直不太好,哎,太操劳了,朝廷大事现在都压在他的身上,如今又没有宰相与他分担,的确辛苦。”
居陈继续道:“太子朱标身体情况已经十分不妙,怕是太医院也束手无策,怕是活不过下个月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