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关中者,得天下。”
“邓将军可知,这句话的出处?”
二大王朱尚烈,站在萧关之上仰望陇山苍茫不由感叹。
而陪同朱尚烈巡视萧关的邓迁,想了想说道:“回二大王,此句为应该出自当年楚霸王所说,入关中者为王。”
朱尚烈点点头:“没想到邓将军真是博学。”
随即,朱尚烈手指两侧的绵延的群上继续问道:“那邓将军可知陇山呼?”
邓迁点头,说道:“陇山,为我中原传说中龙的诞生之地。”
“还有吗?”
朱尚烈问道。
邓迁摇头。
朱尚烈笑了笑,片刻后,朱尚烈深呼吸一口气,听着蜿蜒起伏的陇山说道:“陇山可不仅仅只有传说,”
“秦国修建的万里长城,便是它的脚下开始绵延万里,汉朝的丝绸之路,更是从它的身旁西去远方。”
朱尚烈此刻很激动:“它,陇山,是我华夏文化的故里,是文明开始的地方,也是我汉人的龙兴之地。”
朱尚烈激动,当他身边的人以及邓迁都能感受到。
但是,他们却无法理解,二大王朱尚烈为何激动。
激动的朱尚烈转头看向其他人,见他们一脸茫然,不由想起大哥朱尚炳给他们讲的故事。
“历史变迁,沧海桑田,我们不应该忘记曾经的英雄,更不应该忘记我们人族的根在何方。”
人族的根在何方?
陇山。
往不远处的一个了望看去,朱尚烈总算找到了一个知己,老三。
此刻的三大王朱尚煜,在朱尚烈的眼睛里,正紧握双拳,满脸通红。
快走几步,朱尚烈来到老三的身边,伸手拍打着老三的肩膀。
“三弟,看什么?”
朱尚烈明知故问道。
朱尚煜转头看见是朱尚烈,小脸更正涨红,手指远处大声说道:“二哥,你看固原城。”
“是啊,固原,他真雄壮。”
此时的固原,与关中其他县城相比,就像一座要塞,一个堡垒,与他固原城的称呼早已名不符实。
老三很认同二哥的赞美,使劲的点头。
其他或许不知固原,但他们两兄弟收到了朱尚炳熏陶,自然明白,固原为何雄壮。
因为固原是汉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扩土开疆的城市。
而也是因为固原,草原与中原拉开了长达千年的争斗。
从周王朝开始兵伐北方,大量移民迁居边境进行农耕,在固原筑城。
后周幽王死于戎狄攻破镐京开始,秦始皇灭义渠复仇之后,草原与中原之间的仇恨便无法化解。
一座如今已经只能算是一个要塞的固原城,却在千年来都没有被取消“城”的称号,正是因为后来的王朝之君都深知,固原是血与火开始的地方。
“应该给兄长建议,应该重建固原城。”
老三朱尚煜转头看朱尚烈。
朱尚烈却摇着头,说道:“三弟,固原已经失去了战争的意义,还是让他就这样一直傲然矗立在天地间为好。”
老三朱尚煜一愣,他知道二哥朱尚烈说的不错,固原城原本就是作为军事城镇使用,而现在固原城北方上千里,已经没有了敌人。
可是想到固原城就这样一点点消失在风吹雨打间,朱尚煜道:“不行,我绝不让固原城倒下。”
朱尚煜一句绝不让固原城倒下的呐喊,最终被他大哥朱尚炳认同,并重建固原。
当然,这都是后来的事。
只是现在的朱尚煜说出这句话,几乎被所有人反对,其中也包括邓迁这位秦王府的最高军事将军。
“三大王,固原城已经失去了意义。”
邓迁开口说道。
邓迁没有乱说,如今的萧关被朱尚炳下令重新打造成一个坚不可摧的关隘,故而,如今的萧关不仅加宽加大加固,萧关之下建起的城镇已经彻底取代了固原城的地位。
毕竟在朱尚炳这位秦王的眼里,萧关的重要性无需多言。
自战国、秦汉以来,萧关一直是关中与北方的军事,经济,文化交往的主要通道,战略意义十分重要。
而萧关又不是一个独立的关塞,它与长城的战略地位是密切相关,萧关融入进长城以及在境内沿长城修筑的城镇堡寨,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而且,朱尚炳重建萧关还有一个意义,那便是他想保住得关中者得天下这句千年名言。
“即便没有军事意义,也有政事意义。”
朱尚煜不高兴了,他很想对邓迁说,你不懂,但是他克制了。
当然,这也是他自己也承认邓迁的话是对的。
不然,朱尚煜的话会很难听,毕竟秦王府的几个大王都不是好相与的。
“好了,咱们下去吧!”
朱尚烈知道老三心中不服,但,事实的确如此。
一行人下了萧关,这里可以用不分昼夜车水马龙来形容。
原本,萧关就是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对于陇右百姓的安居乐业、发展经济、交流文化、繁荣商贸、方便交通皆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