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台上,李远牧默默记住了率先提笔的两人。
他出的这道题,是前世一道着名的心理测试题,从不同的选择中,就可以大概看出一个人的性格以及行事作风。
即是心理测试,在大秦又从未出现过类似题目,那率先下笔之人,可以算的上是一个加分项。
再综合殿试答卷和这道心理测试题,此次科举名次,就能分出高下了。
大殿中静悄悄的,文武百官都安静的等待着十八名士子做好答卷。
不久,礼部赵翰友和内阁两名大学士那边,已经批示好十八名士子先前的答卷,赵义虎从他们手中接过答卷,轻放在太子桌前。
李远牧一篇篇看了起来,内阁和礼部的批示他也没全信,只是作为大体参考。
最后,他把这十八张答卷在桌上分成了三份。
第一份、第二份都是五张,第三份是八张,代表着一甲、二甲、三甲。
第一份五张是因为有三、四人难以取舍,只好等他的心理测试题收上来后再做选择。
时间流逝,等十八名士子全都放下笔后,答卷被收到太子桌前,他拿着笔一张张批示了起来。
良久后,太子放下笔,在对照了先前三份殿试答卷的名字后,他把答卷重新分了一下,也代表这次科举的名次已经钦定完成。
大殿中,十八名进士这会都有些紧张,眼中余光不时扫向金台,忐忑的等待太子公布名次。
李远牧拿起第一份最上面的答卷,他看了看名字,微笑开口:“沈守航何在?”
金台下,前一刻还平静的沈守航马上激动起来,往前一步躬身拱手道:“禀殿下,臣在。”
这不是测试题时前两个动笔的进士么?果然有过人之处。
李远牧对他点了点头,庄严宣布了起来:“综合沈守航殿试及本宫题目答案,本宫决定,钦点沈守航为此次科举进士第一名,为状元之才。”
太子宣完之后,沈守航激动的身子都在颤抖,他跪伏而下,呼道:“臣谢过殿下隆恩。”
科举一年三次,前两次他未到会试便已落榜,其中原因复杂难明。
皇天不负苦心人,第三次科举,他终于高中状元了,寒窗十年苦读,终于有了回报。
“沈守航,你且一旁候着,待本宫宣布完名次之后,对尔等再做任命。”李远牧开口吩咐。
“是,殿下。”沈守航恭敬的站到一旁,心中激动犹未平息。
他随即拿起第二份答卷,高声道:“穆安何在?”
金台下,青年穆安一激灵,赶紧站了出来:“殿下,臣在。”
李远牧扫了一眼,见是那第一名动笔答题的青年,他缓缓开口。
“穆安,殿试答卷,你本不比状元逊色,甚至要略胜一筹。但在本宫题目的答案中,完美程度比上状元就差了不止一筹。因此,本次科举,你为榜眼。”
穆安深深的躬身一礼,接着微微抬头,朝金台上道:“臣,谢过殿下隆恩。”
“臣有一个请求,殿下题目中的答案,臣能否知晓?”
李远牧笑着道:“别急,待所有名次宣布之后,本宫会对你们所有人公开答案,一旁候着吧。”
接着,一甲名次的最后一份答卷,被他拿了起来:“史言何在?”
金台下,一名三十岁左右、一脸儒雅之相的史言站了出来,沉声道:“禀殿下,臣在。”
“史言,你两份答卷,比起状元、榜眼皆是差上几分,本宫望你日后、奋起赶超,本次科举,你为第三名、探花。”
史言神色间有了瞬间的激动,随后就平复下来,拱手回道:“臣谢过殿下隆恩和教诲。”
李远牧点着头,依旧让史言在一旁候着,随即宣读起第二甲的第四到第十名之人,最后是第三甲,十一到十八名之人。
等全部宣读完之后,时辰已不知不觉来到午时,摸了摸饿的咕咕叫的肚子,他再次拍拍手。
殿外顿时涌入抬着桌椅的宫女太监,摆上之后,早已吩咐御膳房准备好的菜品如流水般上桌。
金台上,太子宣布休息半个时辰来用午膳,半个时辰后,朝会继续。
........
午时一过,文武百官吃饱喝足,太监宫女重新进殿撤下了桌椅碗盘。
李远牧喝了口茶水,对着台下开起口:“今日事务较多,辛苦诸位了,现在朝会继续。”
“本次科举名次既已钦定完毕,赵爱卿,礼部接下来要抓紧时间安排好功名册、奖赏、游行、礼仪、庆祝一事,不可和蒙古使团到来相冲突。”
“若时间来不及,则有的程序,等蒙古使团走后,再给这十八人补上,你礼部可自行斟酌。”
赵翰友明白太子的意思,他出列后恭声应下。
“你们也听到了,这话本宫也是说给你们听的,恰逢几日后蒙古使团来访,朝廷需当以国事为重。”
李远牧转向下方的新进状元等人开口,看着其中一些人欲言又止的神情,他笑了笑,对旁边的赵义虎示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