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阳只能点头称是,但心中依旧不抱任何希望。
不久,在东宫的马师爷快步赶来:“臣参见太子殿下。”
李远牧对着马师爷开口:“师爷,京城周边的土豆还有多久成熟?”
马师爷恭声回着:“殿下,下月月初,即可收成。”
“很好,这位是南方三省方总督,接下来的十多天,你带着他上鹅城和各种植土豆的地方去看看。”
他沉声吩咐着马师爷,随后转向另一旁的柳白玉:
“柳提督,土豆一事,等收成时,直接统计好运往南方三省赈灾,此事交给你负责。”
看到马师爷和柳白玉皆郑重应下,方向阳一脸的不可置信,难道太子说的是真的?
成熟期三个月的粮食,还是现在亩产的十倍?
他有些激动的望向太子:“殿下,这种粮食叫土豆吗?”
李远牧微笑点头:“接下来的十多天,你去种植土豆的地上看看就知道了。”
“南方三省土豆的种植普及,你要做好准备工作,本宫对你寄有厚望。”
“土豆若顺利普及三省及大秦各地,史书上,你当留浓厚一笔。”
方向阳从椅上下来,激动的跪下大拜:“臣誓死完成殿下重托。”
“起来吧,完成本宫交给你的任务就好。”
他说完望向柳白玉:“柳提督,接下来这段日子,方总督的安危至关重要,若有问题,本宫拿你是问。”
“待土豆差不多收成的时候,到时再过来禀报,你们去吧。”
柳白玉赶紧应下,在马师爷带领下,和方向阳一行三人秘密出了宫,往外城而去。
宣政殿,李远牧批起了奏章,都是大秦各地一些日常汇报,大事没有,小事一堆。
趁着今日有空,他还是认真批上各种整改方案。
时间流逝,临近中午的时候,有锦衣卫探子突然跑到殿门口,大声禀报着:“殿下,蒙古使团一行人在京城郊外出事了。”
李远牧眼中寒意闪过,放下笔轻轻的道:“进来说话。”
见锦衣卫探子进殿跪下,他才再次开口:“把你知道的,详细说出来。”
探子沉着开口:“殿下,蒙古使团出了京城后一路向北,在距离北城门百里处的郊外遇伏。”
“清点尸体之时,蒙古使团近百人几乎被屠杀贻尽,正使赫勒图也身首异处,但有两人不见踪影,就是蒙古使团那两名副使。”
李远牧面上带着威严,怒喝道:“查!给本宫查出凶手来!”
锦衣卫探子赶紧应下,恭敬退出了宣政殿。
“赵总管,此事你有何看法,在京师之地屠杀外国使团,还是蒙古国,这是不把本太子和朝廷放在眼中啊。”他平静下来,朝一旁的赵义虎开口。
“殿下,此幕后者必是要故意引起蒙古和大秦的敌对,老臣认为,殿下可修书一封至蒙古,写明此事始末。”赵义虎脸上也有怒色,理智的分析着。
“屠杀蒙古丞相,让本太子和大秦背锅!好胆!”李远牧话中森冷一片。
随便用脚毛一想他都知道这幕后者的目的,无非是把大秦迅速拖入和蒙古的战争,好浑水摸鱼达成某种目的。
那消失的两个副使,也肯定是被屠杀的人故意放走回蒙古国报信的。
本来按照他的计划,和蒙古国至少还有一段扯皮缓冲的时间,这下好了,使团正使、蒙古丞相惨死大秦,那还有个鸡儿的缓冲时间。
蒙古出兵大秦的事,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李远牧有点烦躁,奶奶个腿,不要让他找到幕后者,不然他非亲自抽死他不可。
他揉了揉眉心,沉思了一会,找来笔墨写起了信。
蒙古大军说不定哪日就出现在雁门关外,现在必须提前通知雁门关并给北境放权了。
晋阳王那边,他也写了一份备用的信交给十三保管,若北境形势有变,会第一时间送到晋阳王手中。
他写好信,让赵义虎宣来内务部总管汪广全。
半响后,发须皆白的汪广全颤颤巍巍在殿门口求见。
李远牧一阵无语,你说你一个超凡高手装的这么弱不累么。
他走下案桌,亲自把汪广全迎进殿内并赐座。
“汪总管,本宫长话短说,蒙古可能要出兵南下,本宫要北境虎符。”
汪广全抬起眼帘轻轻瞥了他一眼,缓缓开口:“老臣只是代陛下保管虎符而已,如今殿下监国,为国事要虎符老臣自然无异议。”
李远牧微笑说道:“汪总管放心,虎符只是以防万一,不一定用的上。”
汪广全眼帘半闭合着,轻声回他:“老臣已经老了,国事已无法判断,殿下自当谨慎就好。”
李远牧乖乖点着头:“汪总管放心。”
他随后喊来门口的宋强,把写好的两份信递给了他:“宋强,把汪总管送回内务府之后,拿好北境虎符。”
“派支小队北上晋阳城,日夜兼程赶路,把这封信和虎符亲手交到雁门关吕大将军手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