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让这小子早点滚蛋,太能惹事了。
“这事到此为止。西出太湖会战的事,你就别参与了,立刻安排南征之事。还有一事,缴获的清妖水师战船,全部交给我水师统一安排。”
“是,殿下。我军即将远征,严重缺乏马匹、驴子、牛等大型牲畜,希望英王支援。至于战船,需要水师派人去贵池河上游去接,具体位置我现也还不知道,反正是船最远走到的地方。还有就是调拨一些火药给我。”
贵池河上游?这小子竟然选择去贵池河上游,翻山突击徽州府的祁门县,好计谋。可翻越高山是困难重重,运输异常困难,火炮、粮草都难以通过。
看这势头,他似乎是准备肩挑人扛,牛拖马拉的办法强行通过。陈玉成一想,面部也不禁抽搐,泥马,也就是这疯子敢干。
“那好。马匹、火药我给你安排。不过数量不多,其余你自己解决吧。你这一走,这采购硫磺、硝石的事如何安排?”
自从上次吴天佑从上海回来,购买了不少硫磺和硝石,英王就把采购硫磺、硝石的事交由吴天佑处理。其实,这事就是吴天佑和汉斯·丘吉尔联手做的生意罢了。
“硫磺、硝石的事,你指定个人,我派人带他和洋人汉斯直接联系。英王你看如何?”
“好,如是甚好,就这么定了。”
最后,吴天佑从英王和他父兄处一共搜刮到200匹驮马、300头牛、30头驴子。吴如孝跟随传旨女官回天京觐见,吴天佑则匆匆赶回枞阳,安排出征事宜。并让覃超安排,把230万两银子,秘密运往上海,交到刘江波手上。
出征的第一个攻击目标是徽州府的祁门县。
走水路,沿贵池河(今秋浦河)逆流而上,在无法继续航行处登岸,建造临时营寨和粮仓。然后分批把人员、粮草、武器弹药等船运过去。
先头部队迅速南下,索河而上,控制大洪岭山道,抢占祁门县城。粮草和辎重通过肩挑人扛、牛、马、驴驮搭等手段通过长达8里的大洪岭山道。
辎重队为这次搬迁的主力,建设队协助。整个过程预计需要花费1个半月时间。
这一次出征,后十三军准备来个大搬家。
不仅桐城、枞阳等地的部队、粮草、弹药物资等需要搬迁,连峔山岛、四鼎山、浮槎山等地的人员、物资也要搬,甚至连天京郊外的原镇妖军后营营地的所有人员、物资也要搬。
这其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非常多,吴天佑一个人根本照顾不过来。具体工作交由贺黎明、杨文才、陈观堂的三人组来安排,吴天佑则侧重安全保障。
毕竟,在湘军水师实力依然强悍的现在,通过船运大规模的搬迁,不得不考虑湘军水师的威胁。要不是刚刚消灭了接近一半的湘军水师,吴天佑想用船来搬家,就是白日做梦。
经过10多天的准备,后十三军终于踏上南下的征途。
先头部队以韩鹏为主帅、雷彪为副帅,包括特战师、骑兵队、炮兵旅、建设1队、建设2队以及辎重队共1万多人以及相应的粮食和弹药,从枞阳登船出发,跨过长江,从贵池进入,沿贵池河逆流而上,向上游进发。
整个船队前后连绵近10里,浩浩荡荡。数日后,船队来到一河湾处,前方已无法继续航行。特战师师帅韩鹏遂下令登岸扎营。
船队则掉头返回,去接第二批运输任务。
建设2队负责搭建临时营寨,建设1队则沿着计划的行军路线,开始梳理道路。特战师后营负责护卫临时营寨。
特战师前前、左、右三营及骑兵队先行,特战师中营和炮兵旅随后跟进,顺着已经探明的行军路线,快速向徽州府祁门方向攻击前进,目的就是要在清军反应前,拿下祁门县边界上的大洪岭。
大洪岭,以山洪奔泻而名,是贵池河的发源地之一(另一处是仙寓山)。上下绵长20里,百步九折,依山临溪,悬崖绝壁,十分险峻。
明万历年间,郑孀妇曾捐金修筑,经过两百多年,多已倾圮。清道光三年(1823年),祁门县、黟县两县士绅劝捐重修,历时六载,耗资六万金,开山凿石,更曲为直,化险为夷,以石铺路,宽至丈余,绵延50余里。
临崖处筑石栏护板,建石桥三座,险道变为坦途,成为徽州通向省会安庆的主要通道,官桥民,行人商旅,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故有“省会通衢”之称。
岭头有路亭,亭柱楹联:“大地回春,从鸟声喧飞巧燕;洪山耸秀,万龙翔集似闻雷”。
由于清军在祁门仅有1000绿营兵,后十三军一路是畅通无阻,10月中,韩鹏带领特战师及骑兵队仅受到轻微抵抗,便占领了祁门县城。
而此时,第二批出发的吴天佑带领亲兵旅、前营、左营等部队,刚刚到达贵池河上游的临时营地。最后出发的杨文才带领后营、建设4队等及大批粮草、弹药等,才刚离开枞阳,向贵池河临时营地赶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