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竹林人在金川,是吗?”赵家奶奶问。
“竹林在府城晒书,弟妹放心,丢不了。”沈青山说。
“人没事就行。”赵家奶奶得到确定消息后,便出去干活了。
“要不是赵竹林他娘过来询问,我都快要忘记他是跟你一起进京的。”杨氏说道。
“昨儿太高兴了,忘了这茬。”沈青山往旁边的椅子坐下,“明珠,去喊你大哥起来用早饭。”
不等明珠起身,沈长枫已经进来了。
“爷爷,奶奶,明珠。”他打招呼道。
“坐下吧。”沈青山拍了拍旁边的位置,“等会吃饱了,一起整理书房,不然赵竹林回来,没位置放书籍。”
书房本来就拥挤,也不知道能不能放得下。
“爷爷,无名山那边,等青砖一到便能开始动工。”明珠提议道,“不如先将那两车书籍,暂放陈先生那边。”
沈青山想了想,“也行。”
早饭过后,沈青山带着明珠和沈长枫整理书房。
同样在整理书房的,还有南荣修。
他的书房很大,书架上放着很多书籍,其中,画卷占了三分之一。
而这些画卷中,大多是明珠的画像。
南荣修小心的把画卷装进箱笼里,装了两大箱依旧没装完。
“咕噜……咕噜”
这时,疾风熟稔的从窗外飞进来,落在书桌上。
听到动静,南荣修下意识的回头,见疾风浑身湿漉漉的趴在案桌上,不禁有些担心。
“疾风,你还好吗?”
回应他的是“咕噜……咕噜”的声音,听起来还有点委屈。
南荣修找来干净的帕子,仔细的擦拭疾风身上的雨水。
“辛苦了!”
疾风被人伺候,觉得这一路也没那么辛苦了,便站了起来。
南荣修眼尖,很快发现疾风腿上的小竹筒,比往常的要大一圈。
取下小竹筒的时候,他闻到了一股淡淡的药香,打开一看,里面是紫色的透明状凝珠。
而这凝珠的品质,比金色凝珠和灵鱼凝珠还要好。
仔细一闻,竟有灵芝的味道。
南荣修的身体瞬间一僵。
明珠她,知道了。
没一会儿,南荣修弯了弯嘴角,修长如玉的手指点了点疾风的脑袋,“你告的小状对不对。”
疾风“咕噜”了一声,好像在说,是又怎么样。
“谢了!”
南荣修胸中的郁气,一扫而空。
从初见,她便知道他身中寒毒,后来又不顾一切的救他,然后一直到现在……
是他想差了。
如若互不相欠,两人又靠什么维系这份情谊呢?
南荣修这么一想,当场提笔给明珠写信。
苦逼的疾风,还没休息半个时辰,又得累死累活的飞回锦绣村。
当它回到沈家的时候,整个鹰身瘫在书桌上,一动不动。
明珠“……”
这是想累死鹰,好来一顿干锅鹰肉的节奏?
担心疾风猝死,明珠连续喂了它两颗灵鱼凝珠,才把小竹筒取出来。
“明珠,我回京养病了,勿念!”
少年他,真的病了!
也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情况,严重否?
想了想,明珠决定问个明白。
这一次,出任务的是疾雪。
看着天边消失的身影,疾风默默为自己的兄弟点根蜡。
傍晚时分,沈镜之回来了。
“如何?”沈青山开口询问。
“二叔说,再过两三个月,大家的猪仔可以出栏了,到时候肯定会有人买山,便建议儿子买樟树弯那边的,因为那儿一路下去,都没有人开垦,买了也不影响到其他人。”
沈镜之道,“山地一亩五百文,宁镇长给我们四百文的价,我见价钱便宜,便买了三座山头,共两百七十亩。”
樟树弯一路下去,都是小山,是以面积不大。
“田呢?”沈青山又问。
“暂时没有发现好的。”
“这个时节,人家也不会卖,等秋收之后再看看吧,如若没有,可以买些旱地。”
沈青山说,“家里猪仔多,鸡仔也多,不怕肥力跟不上。
旱地养好了,也能种稻,退一步来说,如若不种稻,也可以让明珠拿来种菜。”
“父亲说的是,拿来种菜,也不会亏本。”沈镜之赞同道,“另外,我把二叔家的三十亩水田,挂到了父亲名下。
族里的山和田,二叔说暂时挂到父亲名下,等我们的田多了,在挪出去。”
沈青山点点头。
沈家好多代都是单传的,到了他这一辈,也只有一个弟弟。
沈氏一族,暂时由他这一房和弟弟一房组成。
设置族田,是想给后辈留点东西罢了。
毕竟,三个孙子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成家立业。
“父亲,我们家名下共有一千零四十亩田地可以免税,舅舅那边,你打算匀出多少亩。”
沈青山听言,看向杨氏。
杨氏斟酌了一下,说道,“大哥十亩,二哥十亩吧,多的自己交,不乐意就拉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