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坤宁宫,太后打发人立即请皇帝到坤宁宫有急事。
没多久,万历到了坤宁宫见到红儿也在,赶紧叫了一声皇姐。
红儿准备给皇帝见礼,万历赶紧扶住:
“你是我姐姐,在家里你是长,我是弟,应该我给你见礼。”
红儿赶紧摇头:
“您是君,我是臣,礼不可废。”
万历没有办法,知道姐姐这是谨慎!
也没有多说什么。
就问母亲何事如此急迫?
太后让皇帝和红儿一个坐在左边,一个坐在右边。
红儿就开始讲起了王奎说的话,建奴这个民族的危害。
从前到后,万历和太后一句话都没说,都静静的听着。
最后,万历抬头看着太后:
“母亲,谢谢您的提醒,也让我懂了王奎宁愿放弃享福的文官,却去战场当兵。
我马上去乾清宫连夜召见军委和内阁,把十年国策敲定下来,不然我睡不着!”
太后也不留,让他自己自便。
却把红儿留下来陪着她过夜,这是从来没有的事情,但是,只要太后愿意谁敢说她留女儿陪在身边有什么不妥,那谁家就没有有儿女了?
太后和女儿一直说话到深夜,问了关于红儿和王奎一些私密的话题,红儿先是羞涩后来想到这是母亲,说了也不会惹笑话。
红儿告诉太后他们十四岁就成婚的事情,但是直到王奎考起了状元才同房的。
其中原因是十八九岁过后,身体才长成。
不然是伤害互相的身体,还说了女孩子年纪小了,如果有了孩儿,那简直就是九死一生。
王奎心疼她,所以他们直到没有多久前才同房。
近段时间王奎一直住在军营,所以孩子的事情他们不急。
太后若有所思,觉得王奎做她女婿,是女儿的福气,对王奎非常满意。
真是看不出来,这孩子这么细心,这么周到。
也不得替女儿高兴!
内阁几个阁臣,军委副主席以上几人坐在了御书房里喝起了贡茶。
皇帝亲自把王奎的话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了一遍,这事几个阁臣以前也知道,但是没有这么清晰的理论阐述。
因为张首辅当时只是潜意识里对建奴有一点防备心思,却没有如此细致的理论和事实描述。
万历一说完,王直直接指出根据女真建奴的军事试探完全可以证实陛下的话是非常有可能变成事实的。
王锡爵也附议说道,他们在萨尔浒这个地方,已经有了近三万骑兵,这就是他们前期的预备,看来皇上真是高瞻远瞩啊!
臣佩服陛下的战略意识!
万历尴尬的一笑:
“这都不是我能看到的,这是我皇姐给我说了这是王奎的战略预见。
我让人找来了前几年建奴的军事冲突资料,所以我认为王奎的话很大可能是会变成现实的。
找你们来有两层意思。”
第一,你们是否同意国家战略部署倾向于和建奴作战。
第二,国家财政估计要很吃紧了,倭寇要打,接着建奴也要打。
所以我粗算了一下,估计要二千五百万两银子。
和倭寇打,我预算一千万两银子,但是和建奴打一千五百万两银子能否打住还说不定呢!
现在清理盐道,估计能弄出一千五百万两银子出来,所以我决定明天江阁老到扬州去把盐道窝案厘清,把银子运回来。
王阁老立即把扬州盐道,转运使以及盐道监察御史新的人选立即报上来,所有相关人员明天之内必须上路。
另外其他省份盐道清理速度加快,缺少人手的立即把翰林院的新科进士全部外放都可以。
人员不够的话,我们明年继续开恩科选拔人才。
几位阁老和军方主席对朕的布置可否赞成?
王锡爵王阁老你们军方是否考虑对辽东增兵?
如何增法?
装备?
从哪些地方增兵?
明天讨论个章程出来,没有大问题,司礼监立即批红。
所有的阁臣和军方主席对皇帝的安排极为赞成!
王直看着这个年轻的皇帝,前几年一直不做什么决定,因为张首辅对他的严厉,有时候甚至可以说是打压。
但是自从张首辅卧床后,王直渐渐还政于他。
如今面临国家危难的时候,显得如此的睿智、如此的从容…………
好生辅佐,将来必是一个大有作为的一代天骄,功绩说不定超过秦皇汉武…………
王直想的有点出神了,万历连声叫他,他居然没有听见。
王锡爵拉了一下他的衣襟,才回过神来。
王直给万历说:
“人老了,想事入神了,所以君前失仪!臣告罪。”
万历赶紧示意无妨!
“阁老是不是有什么话还没有说,望阁老对朕不吝赐教!”
王直站起来对着万历深深一躬,万历抬手虚扶:
“阁老何须多礼!”
王直慢慢说道:
“老臣已经六十多了,入仕四十多年,历经三朝,从嘉靖帝到隆庆帝再到如今陛下的时代,从中枢到地方,再从地方到中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