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太极祖仙》第四十四集文案:
董仲舒被张三丰说得晕厥过去,丢人算是丢到家了!同在的一干人,也都觉得他那天人感应之说毫无道理可言,便纷纷一通哄笑后,走了个干干净净。
离开独一馆后,张三丰带着胡鸾仙又来到了一座论道场前。这儿是个广场,广场上人挺多的。
广场主席台上有一横幅,上书“以仁治天下,以德服众生!”。
张三丰向别人一打听,才知这是儒家亚圣孟子所设立的论道场。
这就是孟轲在摆擂台了!随便大家挑战论道,他都来者不拒。
当然,来此之人,也不乏欲求教之人,借此机会来向先贤讨教,使自己加深对学术的理解!
还有更多的则是来旁听一下,以增进学识。
张三丰看了眼那张横幅,也只是一笑置之。
胡鸾仙因见张三丰一路横扫过来,所向无敌,便怂恿起张三丰上台去与孟子论道。
张三丰浅笑了一下说道:“孟子的儒学,乃是仁学。他知道治理社会的根本在于施行仁政,却不知道为何不能施行仁政的根源所在!所以,就他自个来说,这其实就是茫然的了!
不过他比孔子好!理论上要贴近现实得多。
若真的说起来,他那仁学与我道家学说还有挺多相近之处。
所以,若与之论道,我既要尊重他,又要驳倒他,有难度的!可不能像对付朱熹与董仲舒那样办了!”
胡鸾仙一听,顿然唯恐天下不乱一般,兴奋地说道:“如此说来,你还是有底气的嘛!那更要挑战下他,看看他们儒家最核心的思想到底有几斤几两!”
张三丰接着说道:“儒家中最近于道家的人,只有孟子了!他讲仁,却又以不仁之术示人,以此来指望所劝之君行仁政,而不去做非仁之事!
他的意思,是希望仁君行仁政来博得民心!
郑国曾经用他的策略,分划出土地来安置宋国的流民,从而得以凝聚了民心。
当时宋国强,而郑国弱。郑国如此做,使得宋国的百姓听说了,纷纷弃宋而奔郑。这很是打了宋国国君的脸!
宋国国君恼怒了,就派兵去攻打郑国。
然而,奔附郑国的宋民,反过来相助郑国抗击宋军,使得宋军兵败而归!
所以,孟子的仁学,并不是孔子所提的那种伪仁,而是落到实处要惠民!
惠民的仁政就接近于有德行了!
不过,孟子那“囿民于地,而牧民以食”的论调,又终归是把老百姓视为牛马,让统治者高高在上地榨取民利而生去了!
所以,他弄到最后,还是算不上得道了的!”
胡鸾仙听了之后,一脸欢喜地说道:“你既然知道这些关键所在,那他应该不难对付吧?”
张三丰摇摇头说道:“恰恰相反。正因孟子的仁政属于惠民思想,有着有利于人民的地方,他在此基础上提出来的“亲民而忠君”就很难驳倒的!”
胡鸾仙攒劲地说道:“那你不如干脆一上手就直击其要害之处,让他知道自己那套不对头的地方就行了!”
张三丰想了想,觉得也只能如此,便说道:“那就这样去试试吧!”
于是,张三丰与胡鸾仙来到论坛上,各自找了个位子坐下。等到孟子空了下来,喝了口茶后,张三丰就站起来向孟子行了一礼后说道:“晚辈是道家的张三丰,特来向孟老夫子请教一些问题!”
孟子倒是很随和的,微笑着说道:“那你请坐下说吧!”
张三丰坐下来后说道:“先生您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又说过“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既然以民为贵,就应当处处为民着想,以人民利益至上。那么说来,这劳心之人,何必要去统治劳力之人呢?让劳力之人自个去实现他们的利益岂不就行了?”
张三丰抛出的这个问题算是孟子理论上最自相矛盾之处了。
说明白点儿,就是你孟子认为,民既然为贵,为什么总要受统治者统治呢?民众既受统治,怎么可能得到尊贵的社会地位呢?统治者们又哪里会自己甘愿处于民众之下的呢?
孟子听了后,也不自觉地眉头一蹙。
但略略思考下后,就又和蔼地笑着回答道:“就是因为君上是世袭的统治者,所以要求他们要施行仁政才行呀!国君施行仁政,就是在“贵民爱民、亲民恤民”啊!”
张三丰摇了摇头说道:“夫子差矣!自古以来,圣人们都是“以民为上、为而不争的”。真正做到贵民的,就应当还政于民!而不是高高在上,以治民来图私利!
夫子您所提的仁政,不过是上位者对治下之人的一些宽宏之处而已。比如少收些税收之类的罢了。
虽然赋税重了,百姓自然生活艰难;赋税稍轻,民生自会好些。但是赋税再轻,国君终归还是在盘剥人民。人民受到盘剥,岂可叫为贵来的?”
他这说法,等于直接在说孟子那套,偷条牛算作贼,偷颗针也算作贼!只要统治者在盘剥人民,就不算真正的以民为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