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上,凌晨时分,蹲守刘家大院的护卫回来禀报给贾环,晚上有一个人影从后面进入刘家。
后面也悬挂有灯笼,勉强能分辨出,来人身上穿的服饰,和刘家村描述张参的穿着是一致的。
当机立断,贾环召集人手,也应冷强攻刘家大院。
遇到反抗的,冥顽不灵的,贾环与应冷当场砍杀,丢下兵刃投降者可以活命。
张参的武艺比想象中高不少,趁乱翻墙出逃,贾环追了出去。
经过一番激烈的追逐,终于追上了张参。
张参拼命地挥舞着手中的武器,做最后的抵抗。
刀光剑影交错,贾环瞅准时机,一个闪身,避开了张参的攻击,同时手中的武器如闪电般挥出,直直地砍向张参的脖颈。
张参想要躲闪已经来不及了,只听“咔嚓”一声,他的脖颈被贾环的武器砍中,鲜血喷涌而出。
临死前张参手中的武器也划伤了贾环的额头,留下了一道淡淡的血痕。
刘家大院,有五名蒙古细作投降,连夜审问,知道附近山坡的黑林里,有个山洞,藏有七个蒙古人,还有蒙古人收买的大雍道上混的亡命之徒,是一些身上有命案,被衙门通缉的在逃犯人。
天色将明未明之际,贾环、应冷温明轩召集所有人手,围剿黑林山洞的蒙古人细作。
最终,全歼了这伙蒙古间谍与大雍亡命之徒,山洞内缴获大量财物,很多货物、弓箭兵刃等装备。
剩下的收尾的工作,交给蜀王府的人,应冷与贾环在京城大清早开城门时,赶了回城。
时辰尚早,后院有几个早起打扫的婆子,见了贾环这般模样,无不骇然变色,纷纷避让。
荣国府二道门的小厮,正打着哈欠,忽见一人疾步而来,浑身血腥气扑面而来,吓得差点叫出声。
待看清来人面貌,小厮惊得道:“三……三爷...,您回来了。”
贾环点点头,径直往自己的院子走去。
晴雯与玉钏在长廊下坐着闲聊,见贾环一身血迹的走进来,惊得捂嘴嘴。
“晴雯,给我备热水,快一些!”
晴雯这丫头虽也被小主子一身血污惊得脸色发白,却强自镇定,虽难过,还是红着眼睛去找人,一起抬热水到小浴室。
院里的两个炉子上是备有水的,够贾环简单清洗身子。
今日,不是当值的彩云、彩霞也来了。
“三爷受伤了!”
“无妨,些许皮外伤。”贾环淡淡道。
玉钏先拿了白色内衣给贾环,就去准备外套。
贾环进浴室前说了一句:“拿伯爵服的常服出来,今日穿。”
贾环自己走进屋内,褪去染血的青衣,踏入浴桶。
温热的水漫过身体,浑身舒泰,闭目享受片刻,就认真清洗。
清洗干净,贾环起身擦干身体,换上柔软的白绸中衣,走了出来。
自贾环因军功被册封为一等文枢伯爵以来,伯爵服还从未上过身。
一来他不喜张扬,二来贾家虽是勋贵之后,但如今以科举出身的文官身份立足朝堂,过于强调爵位,反而不好。
今日不同,是迎春出阁的日子。
要让所有人都看到,迎春有一个获封爵位的弟弟,送她出嫁。
晴雯从衣橱深处捧出一个樟木衣盒,里面叠好的一套伯爵常服。
伯爵服,分吉服与常服。
吉服是大红底色,绣着蟒纹,缀着珠宝,是每年朝廷大祭、皇室有大喜事或者大典时,才穿的。
吉服平时极少穿,过于招摇,也不合时宜。
伯爵平时一般穿常服。
晴雯、彩云二人将衣袍取出,小心地为贾环穿上。
常服主料多选用纻丝、云纱或素罗,质感细密挺括,既有丝织品的光泽,又不失垂坠感——纻丝耐磨且显厚重,适合秋冬;云纱透气轻薄,适配春夏。
底色固定为石青色,非寻常青布的浅灰,而是近墨的深青,在光线下泛着暗雅的丝光,不抢眼却自带贵气,恰合“常服不逾制,却显身份”的规制。
衣身主体为暗纹刺绣,领口、衣襟、袖口及袍摆处,用银灰或淡金丝线绣“缠枝莲纹”“四合云纹”,纹样仅三寸宽,针脚细密到近看才显轮廓,远观只觉衣身有淡淡的纹路起伏,不似吉服蟒纹那般张扬,却藏着“细处见贵”的讲究。
胸前与后背补子:补子为方形,边长一尺二寸,绣“麒麟”鳞爪用金线勾勒,眼窝嵌极小的珍珠(非正珠,避僭越),背景衬云纹,既显威慑力,又符合“伯爵低于公侯,不越龙纹”的礼制。
圆领袍:袍身直筒宽袖,袖长过手,袖口收窄(约八寸),方便活动却不失端庄;领口为盘领,缀一枚赤金纽扣,纽扣呈圆形,刻缠枝纹,扣合後领口贴合脖颈,不显松散。袍长及脚面,下摆不开衩(避免与官服“开衩”混淆),行走时衣摆随步伐轻晃,垂坠感十足。
玉带:腰间配九銙玉带,玉质为青白玉(非羊脂玉,避皇家专用),每块玉銙呈长方形,长三寸、宽一寸,表面打磨光滑,仅在边缘刻浅纹;玉带扣为赤金打造,刻“寿”字纹,挂带为深色绒布,束腰後恰好衬出腰线,不紧绷却显身姿挺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