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点点头:“这道理不用你说,朕也明白,你今天给人一种很乱的感觉,是不是这些天没有休息好?”
没有休息好吗?不是,其实就是冷锋的“时空穿越症”又犯了,之前一直在北边挨冻,如今乍一进入长安,他还是受不了古代这种“有地位,就有特权”的氛围。
冷锋想要把唐朝改变成后世的样子,可是,这个工作不是他一个人就能完成的。
看着沉默不语的冷锋,李世民和李孝恭都闭上了嘴,他们不知道冷锋今天为什么会这么混乱。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就在李世民准备抱着熊皮去看看皇后时,一个黄门走了过来:“陛下,利州都督武士彟求见。”
“武士彟?咦?动作挺快呀,朕还以为他还要些时日才能抵达长安呢。”
“武士彟?利州都督?”
李孝恭对武士彟很有印象,起初力劝李渊起兵的人,不止裴寂一个,这个武士彟起也到了关键作用,他力劝李渊起事,别再犹豫,并假托听到空中:有称唐公为天子者。还说自己曾经梦见李渊骑马而登天,俱以手扪日月,并将自己所撰的兵书献给李渊阅读………
这样的话说的李渊特别高兴,随即增长了自信。
开国时,因为自起事起立下不少功绩(劝说起兵占了不少),武士彟被封为“应国公”。
贞观元年十二月,利州都督李孝常借进京朝见之机,和近卫军官刘德裕、长孙安业等人密谋造反。阴谋败露后,这些人被唐太宗以“谋反”罪杀死。再之后,好像皇帝就是把这个武士彟调到了利州当都督去了。
李世民点点头:“就是他,二年初他去利州,上任利州都督后,他招降李孝常旧部,安抚百姓,赈济贫民,与民休养生息,利州不过一年就安稳下来。
其实朕派他去也是试人,没报太大的希望,可是没想到,这个经商出身的家伙,居然颇有些安民的本事。所以朕叫他进京,准备嘉奖一番。”
“武士彟?”
听到这个名字,刚刚一直在沉默的冷锋也被吸引了。
对这个人,冷锋不怎么熟悉,能够记住他名字唯一的理由就是………
他是一代女皇武则天的老爹!
都说母凭子贵,结果这家伙可是父凭女贵,武则天登基后还把他追谥为帝来着。
如果不是因为有个女儿是武则天,连历史学家都不会刻意记住他的名字,同一时期,魏征、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好多人都比他精彩的多,研究他做什么?
李世民奇怪的看向冷锋:“你不想事情了?不对,武士彟怎么了?你对他很有兴趣?”
冷锋摇摇头:“我对他没兴趣,我对他丫头有兴趣。”
李孝恭大笑道:“那你注定要失望了,我就记得他生过儿子,丫头至少没有出阁的,你想纳他丫头当妾,估计得和他一起养!”
这话说的………
冷锋无奈道:“我可没有幼-女控属性,我只是掐指一算,发现他女儿不一般罢了。”
李世民嗤笑出声:“接着吹吧!朕怎么不记得他有女儿?好像只有两个儿子,叫武元什么的。”
说完,李世民对那个黄门说:“直接叫他来这里吧,再拿来两壶温酒。”
没多久,一个留着短胡子的中年人随着黄门走进了凉亭,看到皇帝,他行礼道:“微臣武士彟,见过陛下!”
这里不是殿堂,所以他就没有下跪,只是九十度弯腰以示尊敬。
李世民点点头,离座虚扶一下,笑道:“爱卿快快请起,哈哈哈,利州一年安定,还有所进步是爱卿治理有方呀!”
武士彟摇摇头:“非是微臣治理有方,实是利州百姓本就安定,李孝常的部下,也并非亡命之徒,所以微臣去不过一年,就有这样的成绩。”
得大功而不骄不躁,才是一个臣子该有的样子,李世民对武士彟的话很满意,指着最后一个位置说:“坐吧,刚好熩国公和河间王也在,咱们君臣喝两杯酒。”
武士彟开始连说不敢,但最后还是受宠若惊的坐下了。
无名挨个喝过后,才把温酒放上石桌,站到一边等候差遣。
李世民亲自给武士彟倒了一杯酒:“利州之患,稍有倾覆,就是一州,甚至是两三个州的大乱,爱卿到底还是有功的!”
武士彟接过酒,激动的说不出话。
作为李渊手下的人,他能够拜托被打击的队伍,被新皇帝看重,实在是幸运。
“其实微臣也是占了早年间游历广的便宜,虽然经商,却走遍了城镇乡村,看得广,自然知道百姓们要的不是空话,而是普普通通的安定。”
冷锋认同的点点头:“这道理很对,对治理百姓而言,不应该考虑你要给他们什么,而是他们需要什么,而这个,不是世家大族含着金汤匙的少爷能够体会得到的。科举制虽然威胁了贵族的利益,但是寒门选拔上来的学子的确更知道百姓们需要什么。”
李世民也点点头:“确实如此呀,朕想扩充科举制规模,并非单纯的为了制衡五姓七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