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承乾刚刚离去不久,秦六余急匆匆走进了房间。
“承乾刚刚来过,他要出兵。”
临孝君说完示意秦六余在自己身边坐下。
“我当年把他留在东南没有带去帝都,就是想让他以旁观者的身份看清这天下大势 ,也用来看清人心腌臜。”
“在东南安静些也干净些,这样能让他保持本心不变笑看天下风云。”
说完临孝君看向秦六余。
“论家世我东南不比东海差,论财力底蕴我东南还要更胜一筹,论能给的便利我也强那季零尘数倍。”
“你说,如果当初身处季博常境遇的是承乾,他能做到季博常这样的地步吗?”
秦六余闻言没有做声,足足十息之后方才微微一叹的开口。
“我们都小瞧了当初那个...四处投机游走的少年人。”
临孝君也是微微摇头。
“是啊,我们都小瞧了他,就连申逐鹿都是如此。”
“季博常能有今日,和他当时欲要养虎为患反噬雍盛帝有着直接关系。”
“如果没有他的刻意放纵,季博常也绝对走不到今天这一步,谁也想不到当初的少年人,能够成为现今手握如此实力的豪强。”
说着再次看向秦六余。
“我是不是错了?”
“错在不该把承乾留在东南,错在不该让他远离阴暗朝堂,更错在让他没有经历任何坎坷的长大。”
秦六余闻言张了张嘴,但最后还是没有发出一个字。
秦六余的表情让临孝君再次微微摇头。
“看来是我错了,本以为让他坐看天下风云保持本心,但结果却是没经历过挫折,更没经历过失败导致自大孤傲,看似沉稳实则莽撞冒进。”
“如果是之前我还有时间补救,但现在的局势和我的身体都不允许这样做了。”
秦六余闻言看向临孝君。
“大人,我们还有机会,您的身体只要调养一段时间...”
临孝君艰难一笑后微微摆手。
“相比我的身体,现在更重要的是承乾的心性。”
“军权你接了吧,财政和民生交给元山。”
秦六余闻言眉头微皱的看向临孝君:“大人,那公子....”
“我那书房太沉重了些,现在的他坐在里面不合适。”
说完有些疲惫的微微闭上双眼。
“去皇子别院吧,十一皇子能以十二岁之龄做出这等筹谋,承乾去了也会对他有帮助的。”
临孝君闭眼后微微摆手,秦六余见状也是起身施礼告退。
他明白了大人今日所言之意。
没经历过挫折更未见识过人心的险恶 ,临承乾所谓的筹谋无非都是在书本上和跟在大人身后学来的。
但他学的只是如何布局谋人谋利,却从未学到过如何自保和破局。
这一点就和饱读诗书,张口闭口为君之道如何治理天下又当如何的酸儒一个样。
说的头头是道,其实连柴米油盐几文钱一两都不晓得。
而在大人昏迷的这段时间,秦六余的感受更是极为清楚。
公子的为人极为阴沉且...刚愎自用。
能看到的都是如何获利取胜,却从未想过其中蕴含的风险。
而且极为自大,他看不起申逐鹿也看不起季博常 ,甚至....看不起孝君大人。
所以在临孝君问他,如果处在季博常位置的是临承乾的话,能否做到季博常的地步时他没有回答。
答案是不能!
但这话他无法说出口也不能说 。
因为他发现公子的心性和心智....像极了大雍的皇子们。
心智不够养尊处优又心有沟壑。
好在大人及时看到了这一点,今日叫自己来其实就是在预防临承乾走歪了路。
拿走军权,再拿走民生财政大权就是在弥补这一点。
那句我的书房太过沉重,现在他坐在里面还不合适的意思,和废黜已经没有任何区别了。
但好在大人只有公子一个子嗣,让他去往皇子别院就是在给他一个沉下心来沉淀自己的机会。
将来的东南重担,还是会交到公子手上。
秦六余在走出卧房之后,对守在门口的郎中交代了一声好生照顾大人。
若药材不够尽管派人去取之后,转身大步离去。
他要把大人刚刚交代的事情告知刘元山,然后再彻底的落实下去。
可就在秦六余刚走不久,一张纸条被送到了临承乾的面前。
而临承乾所在的书房里,还有一个人就坐在他的对面。
临覃覃。
临覃覃被临孝君许配给了秦家嫡长子秦秀,同时也给她准备了一口棺椁。
临孝君给秦家的是一份心安,秦家要的也是这份心安,至于娶回来的是死人还是活人都无所谓。
临孝君用战时从简的理由,撤掉了绝大部分的嫁妆。
而秦家甚至连准备婚礼的动作都没有。
因为在所有人心里,临覃覃不会嫁,出阁当日也就是她香消玉殒之时。
所以秦家准备的是葬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