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洋资源上,东印度洋海域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和天然气。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是重要的油气产区之一,这里有大量的油气田正在开发和生产。此外,在一些深海区域,还可能存在锰结核、钴结壳等矿产资源,这些资源富含多种金属元素,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东印度洋海域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是众多鱼类、贝类、甲壳类等生物的栖息地。一些重要的渔业资源种类,如金枪鱼、鳕鱼等,都在这片海域有一定的分布。
同时,东印度洋的珊瑚礁生态系统也较为独特,为许多海洋生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场所。
澳大利亚西海岸海域属于印度洋海域,而不是南太平洋海域。
从地理位置上看,澳大利亚大陆西部直接面对着广阔无垠的印度洋。印度洋是世界上第三大洋,其范围大致介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澳大利亚西海岸沿着南北走向西经110°-155℃左右的范围延伸,这一区域明显处于印度洋的东北部海域。
而澳大利亚东部海岸地带则完全属于南太平洋西岸边。南太平洋主要位于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主要是澳大利亚东部和新西兰等)之间,其从南往北的经度线范围大致在130°-180°-130℃之间,而澳大利亚西海岸并不在这个地理区域内。
十月二十六号上午九点多,秋阳绚丽,“东方红极地十号”结束了在西经108度附近公海海域科考后,向着西南印度洋深海处继续迎风破浪畅通航行。
科考队长潜龙伫立在巍峨高大的科考船甲板上,身旁是他的得力助手李旭扬,此时两个人正密切观察着从深潜无人航船艇传送回来的东印度深渊处海底实况:漆黑深渊的东印度洋深处,深潜无人航船艇持续下降着,只有航船艇四周的探照灯映亮了周围海域,航船艇附近游曳着一些各种各样的深海动物和一些“那咤”系列深潜智慧变色软体机器人,这些智慧型深潜机器人自由自在遨游在这片深渊地带中,自主搜寻着需要采集取样的科考对象。有的机器人攀附在海底山脉岩壁上采集着一些深渊附生物种;有的机器人的双手可变成智能钻探取样机械选择好取样地点后便开始钻探获取地质样体或挖取海底沉积物深处的样本;有的机器人在六千多米的公海海底区域捡拾着不同形态不同颜色的海底结合物;这些忙碌中的不同形态智慧机器人在完成各自的科考取样任务后便高速奔向附近的无人潜航船并准确地把获得的样本完好无损地通过特殊的传输通道传送到无人航船的专用智慧贮藏舱室中保存。
无人潜航船在完成一个区域的海中科考取样后,又携带着这些智慧机器人科考队伍奔赴到下一个科考区域后再进行地毯式的探索发现,四处寻觅着科考取样目标。
深蓝色海洋,浩浩荡荡,智慧机器人穿梭往来于深潜无人航船艇中,群鱼游来荡去,一派生机盎然的海底世界。…
这种智慧型的深渊科考方式大大促进了科考成果,让科考队员们可以探索到海洋的更深处以及人类还不可以轻易涉险的危险地带,从而发现更多的海洋秘境,丰富科学研究的范畴,为全面详细地了解海洋世界和地球获取更多丰富真实的资源素材和翔实的科考数据。
东印度洋的海域地质状况和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和复杂。
东印度洋海底地形复杂,其海底地形包括东印度洋海岭、中印度洋海盆和西澳大利亚海盆。东印度洋海岭是世界上最直的一条海岭,它北起安达曼群岛,南到南纬31度的断裂海岭,全长大约有5000公里,东西宽度大约在150-250公里。
中印度洋海盆是南北纵贯,北部为恒河水下冲积锥所掩盖的斯里兰卡深海平原,西边澳大利亚海盆北部与深海沟相接,东南部被海岭、海丘和海台分割,海底地貌复杂。
印度洋的大洋中脊包括中印度洋海岭、阿拉伯一印度海岭、西南印度洋海岭和东南印度洋海岭。中印度洋海岭从阿姆斯特丹岛一直向北延伸,一般高于两侧海盆1300-2500米,平均宽度达到800千米左右。
在地质构造上,东印度洋位于印度板块和澳大利亚板块的交界处,地质活动频繁。印度洋的地质年代在所有海洋中最小,大约是在1.8亿年前形成的,复杂的地质构造使其成为了研究板块碰撞造山过程的关键区域。
此外,印度洋海底除了中脊海岭外,还有许多近似南北向的构造带,这些构造带相互平行,绵延很远,其中东印度洋海岭走向与东经90度经线一致,是世界上最直的一条海岭。
在矿产资源上,东印度洋海域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红海、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等地。
东印度洋还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产,如锰结核、钴结壳、天然气水合物、稀土元素和磷块岩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