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吴越文化对五莲地区的影响
据专家考证,琅琊与越国间曾有三次大移民,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是勾践徙都琅琊,从越国跟随而来的吴越军队及其随从,多达数万人以上,在此居住长达200(一说90)余年。其中相当一部分越人与当地人杂居以致两相通婚。由此,两地文化相互交流、渗透,在思维方式、语言、礼制及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吴越文化的特征在该地区尤为明显。
越国徙都琅琊,引起齐国的高度警惕,因此,在军事上,齐国不得不加强对越国的防御,在经今莒县、五莲一段的齐长城日照段(2001年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防越的重要措施之一,其东端经琅琊附近。
越国徙都琅琊,莒文化因此受到吴越文化的影响。有些作为饮食器具的铜鼎、用于作战的铜矛等,带有南方各国的明显痕迹。
越人素善航海,“水行而山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越国徙都琅琊后,带动了该地区沿海航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海上船运业的发展。
吴越人多以稻米为主粮,徙都琅琊后,对北方的饮食不习惯,扩种水稻面积是必然的。随之,将南方的稻种和水稻耕作技术带来,加之雨量偏多,鲁东南地区的水稻种植业也进入鼎盛时期。考古发现鲁东南地区曾有稻种遗存并在该地区发现水稻专业村,水稻种植延续至今。
吴越盛产茶叶,今青岛西海岸新区(原胶南市)和日照沿海地区的东港、五莲部分乡镇也成为南茶北移的茶乡。其种植面积较广,制茶历史至少可追溯到该时期。
吴越的文化习俗也影响着这一地区。以丧葬为例,在今五莲县街头镇竹园村曾发现葬棺。20世纪70、80年代大面积整地改土,挖塘修渠,在汪湖镇北淮河等不少村庄发现盛骨灰用的“灰灰罐”。据推断,是越人丧葬的遗存。至今这一带仍有“南蛮子”会踩地理(看风水),好风水都让他们占了;在风水好的地块,头天埋上鸡蛋,第二天孵出小鸡来(风水好)的传说。
更重要的是,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东山再起;范蠡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的故事,影响着鲁东南地区一代又一代,形成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至今。
喜欢家乡美01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家乡美01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