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我想问一下从这里进九华山最近的姑子庵叫什么名?怎么走?”
这位中年妇女立刻回答说:“让我想一想。”
这位妇女正想着,从院里走出一位上了年纪的老爷爷,他见门前站着位帅气的小伙子,走近白雪吟说:
“小伙子,你找谁家呀?”
不等白雪吟讲,那中年妇女把刚才白雪吟问的话向老爷爷说了一遍。
老爷爷说:“噢,进山后七八里路有个青云庵,你就顺着青龙河边逆水往山里走,看到青龙河上有个小桥,就过去再沿河往逆水往前走,遇到一条小溪流入青龙河,你再沿小溪逆水走一里多路就是青云庵了。”老爷爷讲得非常详细清楚。
白雪吟连说:“谢谢,爷爷,我着忙赶路,谢谢了。”
听到背后老爷爷说:“这小伙子长得真帅气,不过,就是有些女孩子气。”
听了老爷爷的议论,白雪吟想,我不能让人看出象个女孩子,应该成为真正的男子汉。她见左右没人,蹲下去从地上抓起一把黄土,两手搓搓后,抖掉手上的浮土,然后,两手往脸上揉搓着,她想让脸上多些灰垢。
傍晚时,白雪吟来到那条横在前边的熟悉的小溪旁,她沿小溪走有一小时左右,就见前边有青砖落成的庙宇似的建筑,这就是青云庵了。她加快脚步,她清楚记得第一次来时的情景。刘奶奶在庵里实际上是在等着她,今天庵里可还有谁呢?
庵院的门开着,从庵院里传出有节奏、清晰的敲击木鱼的声音,虽然这木鱼声越发使庵院显得冷清、单调,但却让白雪吟感到了信心和温暖,她踏着青石条铺的台阶循级而上,走十几个台阶就到庵门前了,庵内也没见有香客。白雪吟循着木鱼声进了庵堂,见一位身穿灰色普通人服装的年轻尼姑闭着双眼坐在那里敲着木鱼。
白雪吟走上前向这位师傅行礼,问:“师傅,我想找一位师傅,请您费心。”
这位年轻尼姑懒洋洋的睁眼,看着面前这位满脸污垢和汗水的英俊少年,没言声,又闭上了眼睛。这时,白雪吟见从后堂走过一位身着普通便装的年长的尼姑。
白雪吟忙迎上去向老尼姑施礼:“师傅,给你添麻烦了。”
这位老师尼双手合十说:“施主有事请讲,我们这里已经没有师傅了,我们只是无处可去,在这里栖身而已。”
白雪吟暗想,这里说话前也要背语录啊,她从背包里小心翼翼的掏出刘奶奶给她的,当年姑奶奶写的八个字的黄纸,交给这位年长的师傅。
老尼姑接过去看了一眼说:“你是想到这两个地方吗?”
白雪吟心里一阵高兴,原来这确如彭婕所讲,真的是两个地方啊!白雪吟激动得跪在地上给这位老师尼扣头。
慌得老师尼连连说:“施主请起,施主请起。”
白雪吟站起身来,注视着这位老师尼。
老师尼说:“请施主后院说话。”
白雪吟跟着师尼到后院一处破旧的两间庵房,里边陈设很简单,一张方桌,两个凳子,这是外间兼厨房,隔门可见里间是她的卧室。
老师尼给白雪吟泡了杯热茶,说:“孩子,你是有什么难心的事吧?如果你相信贫僧,就请讲出来吧。”
白雪吟感到这位老师尼特别和善,就说:“师傅,我姑奶奶出家可能就在九华山,她给我留下这八个字,让我找她,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怎么才能找到他?”
老师尼依然很平静地问:“知道你姑奶奶的法号吗?”
白雪吟说:“知道,叫静安。”
老师尼忽然仔仔细细、上上下下的打量着白雪吟,仿佛要从白雪吟身上发现什么秘密,好一阵子,又平静的说:
“嗯,孩子,是有位修养很高的静安师傅,她给你写的这八个字呀,咳,是两处摩崖石刻,那是已经被人们遗忘了的地方啊,很偏僻,几乎没人知道哇。‘渐入蓬莱’这四个字在天台的观音峰,你若是从正门进九华山翻过五个山头也能到这个地方;你从这里往山里走,要经过六座山峰后到古佛洞,还要经过磨盘峰、狮子洞、花台峰就是摩崖石刻——‘别有天地’了。那附近有个荒弃已久的庵院叫王庵,你姑奶奶静安师应该在王庵隐居。”
白雪吟听了,心里真的象装了一台大鼓,有十几人、二十几人同时挥动鼓锤敲击,怦怦地跳个不停。她激动得哭了起来,好长时间才平静下来。
她问:“师傅,我从这里走怎么才能到那里呢?”
白雪吟从黄凡布挎包里拿出个本子和笔。她要详细的记录下这位老师尼的指引路线。
老师尼说:“从这里走路也很远,要翻几座山的。你从我庵前这小溪走过去,沿小溪逆水一直往前走,遇到一条小溪,上边有桥,过了桥继续沿小溪往上走,你碰到人就打听大古寨,那是一个山峰,到大古寨连着向东翻过六个山峰,离王庵就不远了。”
白雪吟停下手里的笔:“师傅,这六个山峰都有名字吗?请您老一个地方一个地方说,我记下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