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取出早已准备好的一份文书:"这是我拟定的合作章程。金氏商行出资三成,负责原料供应和渠道开拓。我出资三成,负责技艺传授和品质把控。剩下四成,由双方共同招募股东入股。"
"股东?"金有德眉头一皱,"这是何意?"
"就是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共同经营,"苏青柠耐心解释,"比如醉仙楼的大厨、采办,只要出资,就能分红。这样既能解决资金问题,又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金有德接过文书,仔细阅读起来。越看越是赞叹:"好一个四方共赢!不过这样一来,我们的利润岂不是......"
"短期来看确实会少一些,"苏青柠说,"但长远来看,这种模式更容易扩张。等站稳脚跟,我们就可以在其他地方开分号。到时候,一个店铺的利润,远不如十个店铺分红的总和。"
"原来如此!"金有德恍然大悟,"苏供奉这是要做大做强啊!"
"没错,"苏青柠正色道,"现在南方百业待兴,正是最好的机会。我相信,只要方法对,临安的生意一定会比汴京更好!"
就在这时,外面又传来一阵脚步声。一个小厮匆匆跑进来:"金东家,外面来了几位贵人,说是要见苏供奉。"
苏青柠和金有德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喜。看来,事情正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来人正是临安府尹史俊和几位本地望族。
"下官有礼了,"史俊拱手道,"久闻苏供奉大名,今日特来拜访。"
"府尹大人折煞小女子了,"苏青柠回礼,"不知诸位大驾光临,可是有什么指教?"
"指教不敢,"史俊笑道,"是听闻苏供奉要在清波门开设食肆,特来相询。实不相瞒,下官有个小小请求......"
原来,随着北方战乱,大量官员和富商南迁临安。这些人虽然带来了财富,但也让本地的物价飞涨。尤其是粮食供应,已经成了府衙的心头大患。
"所以府尹大人的意思是......"苏青柠若有所思。
"没错,"史俊正色道,"希望苏供奉能担任临安府的粮食顾问,协助我们调节粮价,安定民心。"
苏青柠看了看在座的几位望族。这些人虽然没说话,但显然都在等她的回应。她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下官斗胆引荐一下,"史俊指着其他几位道,"这位是盐商钱老板,这位是米行张东家,这位是布庄沈掌柜......"
"诸位远道而来,蓬荜生辉,"苏青柠做了个请坐的手势,"既然大家都在,不如让我讲讲我的想法?"
她取出一份地图,指着临安城的布局说:"依我看,要解决粮价问题,关键在于三点......"
接下来的一个时辰里,苏青柠详细阐述了她的计划:首先在城内设立平价粮店,由府衙和各大商家轮流供应;其次改良仓储技术,减少粮食损耗;最后创立粮食调剂所,实现余粮调配。
"妙啊!"史俊连连点头,"如此一来,既能稳定粮价,又不会伤及商家利益。"
"不过要实现这些,还需要诸位大力支持,"苏青柠说,"比如在粮食调剂方面......"
她看向米行张东家。张东家立刻会意:"这个好说,我们可以提供仓储场地。"
"布庄和盐行也可以配合运输,"沈掌柜插话道,"反正我们的马车经常空跑。"
"如此甚好,"苏青柠微笑,"另外,我准备在'食医斋'开设一个茶会雅室,专门为诸位解决饮食调理问题。"
众人眼前一亮。他们都知道苏青柠在养生膳食方面的名声。这等于是给了他们一个独特的社交场所。
"那这'食医斋',可否让我们也参股?"钱老板终于开口,"我听金兄说,苏供奉有个新奇的合作方式......"
"自然欢迎,"苏青柠说着,又取出几份文书,"这是详细的章程,诸位请过目。"
就这样,一个横跨官商两界的合作网络,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
"对了,"史俊突然想起什么,"听说康王殿下特意赐了宅院给苏供奉?"
"正是,"苏青柠点头,"就在清波门......"
"那可真是巧了,"史俊笑道,"下官正准备在那边修建一座粮仓,到时候还要请苏供奉多多指教。"
众人又聊了一会,直到夜色渐深才告辞离去。
送走客人,老孙忍不住感叹:"苏掌柜,您这一手真是高啊!短短一天,就把临安的官商两道都拉拢住了。"
"这只是开始,"苏青柠望着窗外繁华的街景,"要想在临安站稳脚跟,光有人脉还不够。更重要的是......"
"更重要的是要打造自己的班底,"苏青柠说着,取出几张图纸,"老孙,这是我设计的店铺布局,你看看。"
图纸上详细标注了'汴京味道'和'食医斋'的内部结构。前者延续了汴京店的亲民风格,后者则处处彰显雅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