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府衙门前,早已围满了看热闹的百姓。今日要审理的是一桩离奇的命案,据说死者是城中有名的饭庄掌柜,死前刚刚参加过一场重要的宴席。
"威武"衙役的喊声中,包拯正襟危坐,堂下跪着几个案犯和证人。
"华医者,"包拯开口,目光落在站在一旁的华千机身上,"你且说说,这案子有何蹊跷之处?"
华千机上前一步:"回大人,死者李掌柜死于一场寿宴之后。验尸时发现,他是被人下毒所致。但奇怪的是,同桌吃饭的十几人都安然无恙。"
"继续。"
"更蹊跷的是,"华千机说,"李掌柜平日为人谨慎,从不轻易出席陌生人的宴席。但这次,他不仅去了,还坐在了主位上。"
包拯捻须沉思:"所以,关键是这场宴席?把当时在场的人都带上来。"
很快,几个证人被带上堂。为首的是个富态的中年人,自称王员外,正是这场寿宴的主人。
"王员外,"包拯问,"这寿宴是为何人所设?"
"回大人,"王员外说,"是为家父祝寿。"
"那李掌柜为何会坐主位?"
"这......"王员外露出为难之色,"是李掌柜自己要求的。他说要给我家老父一个惊喜。"
"什么惊喜?"
"他说...他有一道独门菜品,是专门为老父准备的。"
包拯眼中精光一闪:"这道菜叫什么名字?"
"叫...叫'福寿全鱼'。"
站在一旁的华千机突然开口:"大人,这道菜我知道,是李掌柜的招牌菜,用活鲤鱼制作,寓意吉祥。但......"
"但什么?"
"但按照李掌柜的规矩,这道菜每年只做一次,而且时令已过......"
"此话怎讲?"包拯问道。
"这道'福寿全鱼'有三个讲究,"华千机解释,"第一,必须用春季的活鲤鱼,因为这时的鱼最肥美;第二,要用特制的酱料腌制三天;第三,最重要的是要用李掌柜祖传的秘方调味。"
听到"祖传秘方"几个字,王员外的脸色微微一变。
包拯何等眼力,立刻注意到这个细节:"王员外,你可知道这道菜的具体做法?"
"这个...不太清楚,"王员外擦了擦汗,"当时是李掌柜亲自在厨房操持的。"
"来人,"包拯喝道,"把当天在厨房帮工的人带上来!"
很快,一个年轻的厨子被带上堂。他自称张三,是王员外家的帮厨。
"说说当天在厨房的情形。"包拯命令道。
"是,"张三跪下,"那天李掌柜来得很早,说要亲自准备这道鱼。他把我们都赶出厨房,只留下王员外......"
"等等,"华千机打断道,"王员外也在厨房?"
张三点头:"是的,而且他们在厨房待了很久,我听到里面似乎在争执什么。"
包拯目光如电:"王员外,你不是说不知道做法吗?"
王员外脸色大变:"我...我......"
"大人且慢,"华千机突然说,"我想检查一下那天用的调味料。"
包拯点头应允。衙役很快从王家带来了几个调味罐。
华千机仔细查看,突然在一个罐子上发现了异常:"这个酱料......"
他打开盖子,轻轻嗅了嗅:"大人,有问题。"
"什么问题?"
"这个酱料有杏仁的味道,"华千机说,"但李掌柜的秘方从不用杏仁,因为他知道自己对杏仁过敏。"
堂下一片哗然。
包拯目光如炬:"王员外,现在你可以说实话了吧?"
"我...我说,"王员外终于崩溃,"是我害死了李掌柜,但这一切都是他咎由自取!"
包拯沉声道:"从头说来。"
王员外咬牙切齿:"二十年前,我父亲和李掌柜的父亲是至交。李家有一套祖传的调味秘方,我父亲一直想学。某天,李家遇到困难,向我父亲借了一大笔钱,并立下字据:如果还不上钱,就把秘方给我家。"
"后来呢?"
"后来李家东山再起,不仅还清了钱,还在开封城开了最大的饭庄。而我家...却因为几次投资失败,渐渐败落。"王员外眼中闪过怨毒,"凭什么?凭什么他们家可以靠一份秘方就飞黄腾达?"
"所以你就设计害死李掌柜?"包拯问。
"我只是想要那份秘方!"王员外喊道,"我找到当年的字据,要求他履行承诺。但他说,字据上写的是他父亲的承诺,他可以还钱,但秘方是祖传的,绝不能给外人。"
华千机若有所思:"所以你就设计这场寿宴,逼他在厨房里交出秘方?"
"对!我威胁他,如果不交出秘方,我就告诉所有人他对不起我父亲。他当时气得脸色发青,但最后...最后还是写下了秘方。"
"然后你就在酱料里加入杏仁,算准他会食用自己最拿手的菜......"包拯冷冷地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