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侠的先祖,不就是他的先祖?
卫国公一听就急了,撩衣就跪:“圣上,令先祖受辱,臣必须以死谢罪啊!”
好吧,卫国公说他不想活了!
聂华星和聂华则哪里见过这个阵势,他们从进殿就开始害怕,现在更是抖如筛糠,现在见卫国公这样说,两人连忙否认:“冤枉啊,脚上有牛粪的是岳秀,我们说的不是燕侠啊!”
满朝文武这下子明白了,原来你们当着燕侠的面说牛粪啊,这顿打没有白挨,就是活该!
燕侠:“满口胡言,出言污辱我燕氏先祖的就是你们!”
永嘉帝此时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就是这两人当着燕侠的面,用牛粪讥讽寒门学子,被燕侠教训了。
原本就是一件小事,可不知为何,却被王御史闹到朝堂上,成了一件大事。
卫国公还在抹眼泪,明明是个铁塔般的汉子,装哭装得那叫一个辣眼,永嘉帝不忍直视。
有其子必有其父,这对父子一对浑不吝。
然而,他们对皇帝绝对忠诚。
仅是这一点,便胜过无数人。
因此永嘉帝当即便斥责了赵廷暄,罚他禁足,并且每天在太祖画像前跪两个时辰。
至于那聂家兄弟,永嘉帝才不管他们是什么出身,既然是赵廷暄的伴读,那归根结底,就是赵廷暄御下不严。
至于燕侠,太过冲动,念在他孝心可嘉,又捉贼有功,功过相抵,这一次就不罚了。
于是这场闹剧,最终以赵廷暄独自承担所有而告终。
王御史虽然没能参倒卫国公父子,但是赵廷暄挨罚了啊,赵廷暄的身份虽然比不上燕侠,但是他背后是梁王府,同样是一棵大树,王御史的目的达到,尽管没能一战成名,但也从此是有身份的人了,下次他再站出来时,大半个朝堂的人都知道他姓王了。
聂二老爷没想到,这件事的结果竟然会是这样的。
太出乎他的意料了,京城果然是深不见底。
赵廷暄回到王府,唉声叹气,灰头土脸,但是聂二老爷并没有放过他。
玉不琢不成器,身为一位负责任的舅舅,聂二老爷岂有不训斥的?
聂二老爷引章据典,雅俗结合,把赵廷暄好一顿斥责,最后他认为赵廷暄之所以如此堕落,是他身边的人把他教坏了。
聂二老爷便趁着这个机会,把伺候赵廷暄的几个丫鬟全都换了,换成了崔公公送来的人。
利夫子也被聂二老爷训斥了,利夫子很生气,回到书房,他便把这件事写成书信,送往梁地。
利夫子是当年老梁王亲自为赵廷暄挑选的人,在梁王府时,他从未与赵廷晗和赵云暖私下来往,在来京城之前,利夫子做梦也想不到,有朝一日,他会悄悄给赵廷晗送信。
这封信是不能直接送到赵廷晗面前的,因此,这封信是装在利夫子的家书里面,他的家书是写给自己儿子的。
利夫子的这封信,是与邸报一起送到王陵的。
赵廷晗有些诧异,他没想到利夫子竟然会给他写信。
这封信是由利夫子的儿子,交给赵云暖,再由赵云暖派人送到王陵的。
越是辗转,便越说明这封信的重要。
赵廷晗迫不及待地打开信,待到他看完这封信,气得想把赵廷暄拎过来打一顿。
不过,现在不是生气的时候。
赵廷晗让人把赵云暖请了过来,让赵云暖看那封信,赵云暖越看越气,对赵廷晗说道:“我现在就派人过去,杀了聂二。”
必须杀,不杀不足以震慑聂家和聂氏。
赵廷晗已经过了最生气的时候,现在他心平气和。
“或许那位更喜欢这样的阿暄。”
赵云暖一怔,但是随即便明白赵廷晗话中的含义了,她不由冷笑:“也是,那位不会因为这件事而厌憎阿暄,以后阿暄在京城的日子反而会更加好过,只是母妃怕是会心疼,我猜下一封信,她就会恳求乔贵妃给那位吹吹枕边风,让阿暄回来。”
赵廷晗摇摇头:“在我没有儿子之前,那位是不会让阿暄回来的。”
虽然赵廷暄的很多做法都让赵云暖生气,但是他们毕竟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姐弟,赵廷暄在京城被人当猴耍,赵云暖既恨他不争,又心疼他。
可是如果放任不管,赵廷暄便成了京中笑柄,永嘉帝不会针对赵廷暄,可是别人却不会尊重他,且,还有聂家的三个搅屎棍,只要他们在京城,赵廷暄就不会有安生日子。
赵云暖说道:“我还是想杀聂二。”
她想杀聂二,但是聂二若是死在京城,必然会引起轰动,到时不但赵廷暄和梁王府都会成为众矢之的。
而现在的梁王府,是在低调隐忍中养精蓄锐,太多的关注反而不利。
可若不让聂二死得街知巷闻,聂家以及聂氏就不会消停。
赵云暖不但想让聂二老爷死,还想把他的脑袋送给聂氏。
别人会说聂二老爷罪不至死,但是只要他活着,赵廷暄就会麻烦不断,梁王府还是会被放到风口浪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