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子臧急道,声音中带着迫切:“机不可失!我愿率本部兵马追击!”
马元规仍是不允,语气坚决:“吕刺史,不可冒险,当以稳守为上。”
吕子臧无奈,只得作罢。他站在城楼上,望着远方,忧心忡忡。副将劝道:“朱粲新败,近期必不敢再犯,将军不必过于忧虑。”
吕子臧叹道,眼中闪过一丝无奈:“朱粲此人,心狠手辣,若不除之,后患无穷啊!”
果然,不出吕子臧所料。朱粲收拢残部,在冠军县自立为楚帝,改年号昌达。他重整旗鼓,没多久便率大军反攻邓州。
冠军县治所在现今的河南省邓州市西北张村镇冠军村一带,距当时吕子臧驻守邓州下辖的南阳城约30里。
吕子臧得知消息,捶胸顿足,悲愤交加:"今日我等性命都要断送在马抚慰使的犹豫之下了!"
朱粲大军很快便开始围攻南阳城,恰逢连绵大雨,城墙因年久被冲毁。吕子臧的亲信劝言道:“大势已去,不如投降……”
其话未说完,吕子臧便厉声喝道,眼中闪烁着不屈的光芒:“岂有朝廷命官向逆贼屈膝之理!”
他拔出佩剑,大呼:"众将士,随我杀敌!"
吕子臧率部下与敌死战,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不多时,城破,马元规也战死沙场。
朱粲虽一时得势,但其残暴不仁,终难成大事。后来,唐军平定天下,朱粲伏诛,吕子臧的忠烈事迹却永载史册。
后人评说,若当初马元规采纳吕子臧之计,趁胜追击,或许能避免后来的惨剧。然而历史不容假设,吕子臧的忠勇,马元规的谨慎,都成为那个动荡年代的真实写照。笔者一直认为历史会说话,历史警示后人: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再说王世充将李密打跑之后,顺利接收了李密麾下的众多美女、珍宝,以及将领和士兵十余万,而后班师返回东都洛阳。他将这些在战场上收获的战利品一一陈列在皇宫门前,那场面十分壮观,引得洛阳百姓纷纷驻足观望。
八月二十二日,皇泰主顺应局势,颁布诏令,宣布大赦天下,让那些在这乱世中遭受磨难的人们看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
次日,皇泰主又作出了一项重要的人事安排。他任命王世充为太尉、尚书令,同时将内外军事诸事皆交由他掌管。不仅如此,还特意让王世充开设太尉府,为其配备完备的官属,选拔众多优秀的人才充实其中。王世充自此权倾朝野,威望更是在洛阳城内达到顶峰。
王世充明白,投降他的李密旧部得力战将和优秀士兵对于自身的势力发展至关重要。其中,裴仁基父子以骁勇善战而闻名,王世充对他们尤为礼遇,将他们的力量收为己用,壮大自身实力。
这一日,徐文远再度进入东都洛阳。前文我们介绍过,徐文远是李密、王世充等人的老师,之前因生活落魄,偶遇李密后,成为了李密的军师。
当他见到王世充时,依照朝廷礼仪,先向王世充行礼,姿态谦卑而恭敬。周围有好事之人见状,心中疑惑不解,便有人上前询问:“你这又是何意?你此前不是对李密态度傲慢吗?为何如今对王公却这般恭敬呢?”
徐文远微微抬头,目光中透露出一丝感慨,缓缓回答道:“魏公(李密)乃堂堂君子之辈,心怀宽广,能够广纳贤士,礼待众人;而王公(王世充),却如同小人一般,行事乖张,竟然会对旧时故人痛下杀手。面对李密,我心有敬意;面对如此行事不端的王世充,又能有何敬意可言?我如今不过是在行礼之事上,遵循着内心的判断罢了!”说罢,微微一叹,转身离去,只留那些好奇之人面面相觑。
武德元年(618年)十月金秋,黄河水裹着泥沙奔涌向东,武陟城头的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唐初武陟是现今的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焦作市东南部,黄河与沁河交汇处。自古以来,武陟县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一直是黄河流域重要的地理位置节点。从大禹治水到祖乙迁邢,从邢人作丘到雍正堵口,武陟县在黄河治理和利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留存的主要历史遗迹有唐代古建筑妙乐寺塔;明清时期的佛道合一建筑千佛阁;清代皇帝雍正下谕建造的黄河第一龙王庙嘉应观。
李密旧部帐下总管李育德独自站在武陟城楼上,望着远处烟尘滚滚的驿道,掌心摩挲着一封写好的降书。
“将军真要降唐?”副将王琮按着腰间横刀,声音压得极低。
李育德转身时,铠甲发出细碎的金属碰撞声。他展开降书,指着末尾朱红印玺沉声道:“祖父李谔曾任隋朝尚书,临终前抓着我的手说'乱世当择明主'。如今李密已置身唐朝为官,瓦岗军分崩离析,而王世充功高震主早晚有变...”
话至此处,他忽然将降书重重拍在箭垛上,“备快马!立即送降书至长安!”
长安城皇宫内,烛火将殿内照得通明,李渊从御座上霍然起身,手中降书被攥出褶皱:“李谔之孙?可是开皇年间主持修订《开皇律》的那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