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朝后,皇泰主杨侗回到后宫,再也无法抑制心中的悲痛。他跪在太后面前,泪流满面地说道:“母后,王世充狼子野心,今日竟逼迫儿臣禅让帝位!儿臣虽年幼,却也知天下乃隋朝之天下,岂能轻易让与他人?可如今朝中大臣皆已倒向王世充,儿臣孤立无援,该如何是好?”
太后抚摸着皇泰主的头,眼中满是心疼与无奈。她低声说道:“皇儿,如今大势已去,王世充权倾朝野,我们母子二人势单力薄,只能暂且忍耐。若天命真的在隋,终有一日会有人为我们讨回公道。”
与此同时,王世充在府中得知朝堂上的情形,心中暗自冷笑。他对身边的心腹说道:“杨侗不过是个黄口小儿,竟敢如此放肆!既然他不识抬举,那就别怪我心狠手辣了。”
他站起身,望着皇宫的方向,心中暗道:“天命在我,何必再等?只要再进一步,这天下便是我的了。”
在皇泰主(杨侗)愤怒拒绝禅让后,王世充并未就此罢手。他明白自己若要彻底掌控大权,必须让皇泰主彻底屈服。于是,他又派人传话给皇泰主,试图以“周公摄政”的名义安抚对方:“现在天下未定,需要立一位年长的君主来稳定局势。禅位给郑王(王世充),等到天下安定后,再恢复您的帝位,就像过去周公在成王年幼时摄政一样。”
这番话表面上冠冕堂皇,实则暗藏杀机。王世充试图以“周公摄政”的典故来掩盖自己的野心,让皇泰主误以为禅让只是暂时的权宜之计。
然而,皇泰主并未被这番说辞所迷惑,但此时他已无力反抗。
为了彻底控制皇泰主,王世充派遣他的兄长王世恽率兵进入皇宫,将皇泰主软禁在含凉殿中。含凉殿位于皇宫深处,四周戒备森严,皇泰主与外界的联系被完全切断。
尽管王世充三次上表推辞禅让,并声称自己是被“皇帝敦促劝进”,但皇泰主对此一无所知。他被软禁在含凉殿中,连最基本的自由都已丧失。
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王世充派亲信将领率兵进入宫城,清理可能存在的反对势力。士兵们手持兵器,在宫城内四处搜查,任何可疑之人都会被带走审问。宫城内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宫女和太监们战战兢兢,生怕惹祸上身。
与此同时,王世充还派巫师术士用桃汤和苇火在禁省中驱邪。桃汤和苇火是古代驱邪的仪式用品,王世充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向外界展示自己“顺应天意”的形象。术士们在宫城内四处洒下桃汤,点燃苇火,口中念念有词,仿佛在为王世充的登基扫清一切障碍。
被软禁在含凉殿中的皇泰主,望着窗外森严的守卫,心中满是绝望。他对身边的太监低声说道:“朕虽为天子,却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掌控。王世充狼子野心,朕竟无力反抗,真是可悲可叹!”
太监低头不语,眼中满是无奈。他知道,皇泰主的命运已完全掌握在王世充手中,任何反抗都无济于事。
四月初七日,洛阳城内张灯结彩,紫微城皇宫内外戒备森严。王世充身着天子衮服,头戴冕旒,乘坐天子的车驾仪仗,缓缓驶入皇宫。车驾前后,侍卫林立,旌旗招展,鼓乐齐鸣,场面极为隆重。 王世充坐在车驾中,心中却难掩激动。他低声自语道:“今日,我便是皇帝了,我倒要看看这皇帝的宝座坐着是什么滋味。”
车驾行至皇宫正殿前,王世充缓步下车,在百官的簇拥下,登上高高的台阶。他站在殿前,望着下方的群臣,朗声说道:“朕今日登基,非为贪图皇位,实为拯救苍生。诸位当尽心辅佐,共襄盛举。”
群臣齐声应诺,但殿内气氛凝重,无人敢多言。王世充微微一笑,转身步入殿内,正式登基称帝。
王世充通过登基大典、大赦天下和改元“开明”,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然而,他的行为也引发了内部的分化和外部压力的加剧。王世充的命运究竟如何,我们将在下一章节中继续讲述。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大唐凌烟志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