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云放下圣旨,抬眼看她:“武将军此来,是特地向本王道贺的?”
“道贺?”武敏哼了一声,大马金刀地坐下。
“我是来问问,我那一万骁骑军,是归你叶太傅调遣,还是归大皇子调遣?”
“圣旨上说,协助剿倭,护卫太傅。”叶云慢悠悠地回答。
“自然是听从军令,以剿倭为重。”
“那就是归大皇子节制了?”武敏挑眉。
叶云笑了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战场之上,自然是谁的命令更有利于战局,便听谁的。”
这话说得滴水不漏,跟没说一样。
武敏瞪了他一眼:“少跟我打马虎眼!”
“我告诉你叶云,我的人,可不是给谁当炮灰使的!”
“侯武将军放心,”叶云正色道,“骁骑军乃大宁精锐,自然要用在刀刃上。”
“况且,有武将军亲自统率,谁敢乱动?”
这话让武敏脸色稍霁,但还是有些不爽:“护卫你?你一个大男人,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需要我带一万精兵护卫?”
叶云摸了摸鼻子:“陛下厚爱,我也惶恐。”
“或许,陛下是担心江南路途遥远,倭寇凶险,怕我这太子太傅有个闪失,耽误了辅佐未来储君的大业吧。”
武敏看着他那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样子,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得了吧你!我看陛下是怕你跟两位殿下在江南闹出什么幺蛾子,派我去看着你们三个!”
叶云不置可否地耸耸肩。
出发之日,洛城万人空巷。
大军在城外集结,旌旗招展,甲胄鲜明。
叶云、大皇子李源、二皇子李泽、以及一身戎装更显英气的武敏,并排立马于阵前。
李源脸色紧绷,看着前方黑压压的军队,眼神炽热,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犁庭扫穴、荡平倭寇的功绩。
李泽则依旧挂着温和的笑容,目光在四周百姓和官员脸上扫过,似乎在观察着什么。
武敏则有些百无聊赖,不时瞟一眼身旁的叶云,又看看那两位心思各异的皇子,轻轻撇了撇嘴。
当叶云的“靖西王”旗帜出现在队伍前方时,道路两旁的百姓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靖西王千岁!”
“恭送王爷!”
“大宁万胜!靖西王威武!”
无数鲜花和手帕,被抛向叶云的方向,百姓们眼中充满了崇敬和信赖。
平定西域的赫赫战功,让他此刻的声望达到了顶峰,甚至盖过了同行的两位皇子。
李源的脸色更加难看,握着马缰的手指微微发白。
李泽脸上的笑容也淡了几分,眼神深处闪过一丝阴霾。
叶云在马上对着百姓们挥手致意,脸上保持着谦和的微笑,心中却是一片清明。
这无上的荣光,既是助力,也是枷锁。
“出发!”
随着叶云一声令下,大军开拔,浩浩荡荡地向着东南方向而去。
临行前,叶云已经分别和宫中诸位娘娘,还有安宁公主辞行。
各有一番暧昧旖旎,让叶云乐在其中。
洛城的喧嚣渐渐远去,前路漫漫。
等待叶云等人的,将是波谲云诡的江南风云。
……
大军离开洛城,一路向东南进发。
官道之上,尘土飞扬,旗帜猎猎。
队伍行进间,大皇子李源策马靠近叶云,声音洪亮。
“叶太傅,你看我麾下这支先锋营,行军布阵可还严整?”
他手指着前方行进有序的一队士兵,脸上带着期待。
叶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微微颔首。
“大殿下治军有方,步伐稳健,气势如虹,确是精锐之师。”
李源听了这话,很是受用,又道:“待到了江南,剿灭倭寇,还需太傅这等智谋之士多多指点才是。”
这话看似请教,实则是在强调自己主军事,叶云主谋划的格局。
叶云笑了笑:“殿下过誉了,战场之上,瞬息万变,还需仰仗殿下临阵决断。”
不多时,二皇子李泽也驱马赶了上来,与叶云并行。
他并未谈论军阵,反而说起了沿途的地理民情。
“叶太傅,我观此去江南,途经数个州府,听闻部分地区近年雨水不调,或有隐忧。”
“若大军粮草转运不畅,恐影响前线战事。此事需早作绸缪。”
李泽语气温和,目光却带着深思。
叶云接口道:“二殿下所虑极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后勤稳固,方能无忧。”
“此事关乎大局,还望殿下费心统筹。”
李泽微微一笑:“分内之事,不敢懈怠。”
“只是江南水网密布,倭寇惯于水上袭扰,我军水师力量尚需加强,海防图亦需尽快完善,届时还望太傅与大哥能多提宝贵意见。”
他巧妙地将话题引向战略层面,又点出了自己负责的政务与海防的重要性。
李源在旁听着,眉头微不可查地皱了一下,显然不太喜欢李泽这种“纸上谈兵”的调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