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部门的人员聘用多少还要考察应聘人员的专业、学历、工作经验等等一系列比较常见的东西,可到了外勤处这里,似乎是个人就行。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外勤处的人员流动性太大了。
在超调局还被称为507所的时候,外勤处的招聘还是很严格的,而且只会从现役的警察和军队中筛选人才。
不过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大量的人才被投入到了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超调局能招聘到的符合要求的人才也就越来越少了。
为了不影响国家发展的大局,超调局对于招聘标准只能一降再降,特别是外勤处受影响最大。直到近年,外勤处的招聘标准已经变成了“只要有内部推荐就可以加入”。
而为了从社会上广招人才,超调局也将其薪资待遇和薪资结构体系从以前的公务员标准改成了“雇佣兵式”的标准,即用高薪和高福利吸引社会人士加入。
不过用挥金如土来广招人才有利也有弊,利在近些年超调局的外勤处确实不那么缺人了,很多从前落下的工作和堆积的旧案也能进行推进了;弊嘛,毕竟几乎所有人都是为了钱才加入的,所以对组织并没有多少忠诚可言,而且由于“内部推荐制”的施行,新加入的人的水平也是良莠不齐,这也就造成了外勤处的死亡率直线飙升。
因此归根结底,外勤处之所以会有超过70%的死亡率,究其原因其实还是其本身不合理的招聘制度造成的。
……
时间很快就到了晚上7点。
坐在情报处办公室里的陆寒此刻有些心急——已经2天了,还没有任何旱魃的消息,而距离中央领导给的3天的解决时限也只剩1天了。
陆寒明白,就算没有在3天内解决这件事,李局长也不会责怪他,可他自己心里却会很愧疚,毕竟到那时候如果中央怪罪下来,那就全都得李局长一个人顶着了。
他可不愿意看到老领导临退休了还要背个处分。
外勤处此时能动弹的、手头没有案子的人都已经在外面四处搜寻了,尽管后勤处怀疑旱魃是往南方跑了,但陆寒隐隐觉得,那家伙应该还在北京附近,向南跑只是一个障眼法——到了旱魃这种尸王级别的怪物,多多少少还是有点智商的。
可眼下自己手里已经没有可用的人了,现在唯一能做的就只有待在情报处这里,看看会不会有一些有价值的情报传来,这样自己就能第一时间收到消息。
然而陆寒在情报处坐了一整个下午,虽然期间的确有几条超自然现象的消息传来,但随后经过赶到现场的外勤人员证实都是别的事件,和旱魃无关,而且也没有什么威胁性。
还有几条疑似旱魃的情报让陆寒激动了一下,结果被现场人员证实是谣言,气得他当场就破防骂人了——也不能怪陆寒急躁,毕竟像超调局这样情报网覆盖到全国每个角落的组织,找一只昼伏夜出的特定目标找了2天还没找到,换谁都会急的。
……
凌晨1点,就在陆寒躺在情报处的休息室里快要睡着的时候,王斌处长突然开门跑到床边将他从床上拉了起来,然后递给了他一份可疑的情报,里面的内容让本来还昏昏欲睡的陆寒瞬间清醒了过来:
津京冀南交界处一个叫“水潮村”的地方传来人口异常失踪情报,有一名住在北京的市民给水潮村所属的镇政府打电话称,他有一名住在水潮村的亲戚已经一天一夜没和他联系了,由于他们每天都会在固定时间打电话,因此亲戚的突然失联让他产生了一种不好的预感,希望镇政府能派人去他亲戚家走访一下,察看一下情况。
当地镇政府本着为民办事的原则派了一名工作人员前往水潮村,可奇怪的是,那名工作人员在进入水潮村后也失联了。担心是发生了自然灾害,镇政府立刻向所属的县政府报告了事件,县里则在接报后派出了一辆警车、两名民警前往水潮村。
然而两名民警在进入水潮村后不久便失去了和县公安局的联系,尽管警车的定位装置显示车辆就停在水潮村中,可无论县公安局的信息中心给两个民警打多少电话、发多少信息、呼多少无线电,就是得不到回复。
就算真的发生了自然灾害,两名民警心急进村救人,也不至于不向县局汇报才对。事情开始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紧接着,更恐怖的事情发生了——县公安局和县消防队又先后派了三批人前往水潮村调查,可是和之前一样,这些人一进入水潮村就人间蒸发了。而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人回来过。
这诡异的事情很快就惊动了中央,为了查清真相,中央军委立刻命令一支连级规模的陆军部队从北部战区的某驻地出发,向水潮村快速行军,预计一天后便可到达。
……
按照超调局的评级方法,能让如此之多的人毫无声息就消失的事件,如果有超自然现象在其中作祟,那么其威胁程度至少是A级,甚至有可能是S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