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玉丰闻言赶紧回道,
“不空旷的,嫂夫郎为我置办好这一切就很麻烦了,如此妥当,真是叫玉丰不知该如何是好。”
杜玉丰的感动并不是作假,异地他乡,有一个同乡如此照应,给人带来的冲击力是极大的。
程南笑着对他说道,
“玉丰不必这样客气,这些都不是什么大事,你如今需要操心的事只有一件,就是过段时间的会试,其他的等到考试结束之后再说。”
杜玉丰泪眼汪汪,看着二人,三年来他们书信不断,对方明明已经仕途顺利,在京做官,完全可以不再过多理会他这样的同村友人。
但是杜斯年时常寄给他在县城难得一见的书卷,为他指点迷津,程南也很关心他和吴哥儿的生活,逢年过节从不忘记送来关怀之语,他和吴哥儿的孩子双儿出生时,还送来了一对精致金镯,如此贵重,让他们简直不知所措。
到如今,他进京赶考,夫夫二人还为他提供住宿,帮他适应京城的生活,种种下来,杜玉丰已经不知该如何回报二人。
杜斯年也看着杜玉丰温和笑道,
“玉丰,在这里你就当作是自己家一样,放松心情,好好准备接下来的会试,不必顾虑那些杂事。”
杜玉丰看着二人,坚定地对二人说道,
“此次考试我一定会尽力,不枉来京城一回。”
杜玉丰此话并非口头说说,他来到京城一直在杜斯年家中居住,不和乱七八糟的人交往,只一味的安静读书,心态很平稳。
会试考场之上,虽有些题目杜玉丰自觉答不出来,但是依旧将稳定心情,将所知都写上,并不因为不会而崩溃,这种答法虽不能取得好名次,却也容易因此稳中得胜。
从考场出来之后,杜斯年便不再多问杜玉丰考场上的事情,不让他再有压力。
但是十几日后,会试放榜,杜玉丰真的榜上有名,虽在倒数几个,只是三甲,但是也是进士功名,于杜玉丰而言,已经是光宗耀祖之事。
会试刚刚放榜不久后,杜玉丰便将榜上的成绩写信传回家中,他本人也有相当一段时间,处于不可置信的状态。
晚间
杜斯年和程南为其准备了一个庆祝家宴,餐桌之上,杜玉丰还忍不住感慨道,
“本来来到京城,我也只是为了一试,想着趁此机会体验一下会试的氛围,可是谁能想到,我竟然上了榜呢!”
他言语间可以看出情绪激动,他端起酒杯,敬向二人道,
“斯年哥,嫂夫郎,这些年来,你们的照顾玉丰谨记在心,若非有你们的扶持,我如今也不会如此顺利,此次会试,如果斯年哥没有劝我,我或许此时已经在家中了。”
他将感激之情诉说出,把酒杯向前一碰,便一饮而尽,
“这杯酒敬斯年哥和嫂夫郎,多谢你们对我的照顾。”
宴饮间,几人感情更加牢固,杜斯年也未曾料到杜玉丰可以一举考中进士,但是这意外之喜着实让他心情愉悦。
他有意提携杜玉丰,对方早一日成为进士,便早一日可以进入朝堂,如今不用再等下一个三年,是最好不过的了。
他回敬杜玉丰,
“这一切都是靠你自己,若是你自己不勤奋,再如何帮助,如何幸运,也有上限,也是你平日读书认真,学识扎实,才有的今日,切忌妄自菲薄,这都是你努力得来的。”
程南也附和道,
“对啊玉丰,你别总是觉得我二人做了许多,我和夫君对待你,就像见到自己弟弟一般,心甘情愿,并不觉得有什么,你的品行我们最是了解,你只需做好你自己的事便好。”
几番话语来回,杜斯年也为杜玉丰大概分析了一下,日后他殿试无论考了什么样的成绩,都没什么关系了。
说直白些,若下降,都没什么空间,若上升,那便更好了,名次得以提升。
但无论哪一个,大概率都会被派往地方,如今地方正缺人,不像前朝到末期,官员冗多,几乎无官位可安排。
现今正是缺人的时候,无论去哪里,一定是当地县令级别,熬上三年,做出功绩即可升迁。
“以你的成绩,被派往的地方大概不会太过富饶,但是你也可以借此锻炼自己一番,了解民情,尽力解决当地问题,到时候从地方升迁,一步步回到京城。”
“若是你在地方已经十分顺畅,那留在那里也是极好的,可以自己之力,造福一方百姓。”
他为杜玉丰说得很清楚,他考取的名次,被安排的结果基本就是这样,如果想熬出来,就一定要先做实事。
虽这样的地方比起富庶之地要更难做出成绩,但是只要做出一件,便可以留芳于世。
杜斯年虽想要杜玉丰这个同盟,但是他也不希望对方是被自己捞到京城的,最好还是自己真的做出一件政绩,证明自己的实力。
否则,即使他将人保来了京城,也难保其在京城生活会顺利,京城的关系错综复杂,若是在地方解决不了事,来到京城,只会更痛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