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才说得在理吧,咱们可是真真切切地做到了!” 我微微扬起下巴,脸上带着几分自豪,目光如炬,扫视着周围的乡亲们,那眼神里满是笃定,仿佛在向世界宣告我们的成就。一位老伯伯,脸上沟壑纵横,恰似岁月用刻刀精心雕琢的杰作,每一道皱纹里都藏着无尽的故事。此刻,他眼眶里闪着泪光,那泪光在篝火的映照下,犹如星辰般亮晶晶的,那是激动,也是欣慰。他轻轻抹了一把眼角,声音略带沙哑地说道:“是啊,孩子,咱村这些年的变化,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多亏了有你们这些年轻人肯为村子出力啊!”
“哎呀,今晚这心里头跟喝了蜜似的甜,就觉着自己也像是那能搅动风云的大人物,给这世界添了点热乎气儿。” 小伙子们凑在一块儿,眼睛里闪烁着光,那股子兴奋劲儿,简直比过年还热闹。虎头虎脑的阿强,脸蛋被篝火烤得红扑扑的,像熟透的苹果,他一边手舞足蹈,一边大声嚷嚷:“咱村这文化夜办得太牛了!刚刚那舞龙,我在里头可卖了不少力气,你们瞅见没,我耍的那几招,是不是特别带劲?” 旁边的二牛笑嘻嘻地怼他:“就你能,不过确实挺威风的,等会儿多喝点儿酒庆祝庆祝!”
“瞅瞅这光景,我这心里头暖洋洋的,就像是春耕时看着自家地里头苗儿蹭蹭往上长,啥累啥苦啊,全值了!” 一位大婶,手里还拿着没织完的毛线活,毛线在她粗糙却灵巧的手指间穿梭,犹如灵动的精灵。她嘴角挂着满足的笑,那笑容啊,比夏夜的月光还温柔。她身旁的王嫂接话道:“可不是嘛,咱忙前忙后准备了这么久,就盼着今儿个能热热闹闹的,让大伙都高兴高兴。”
大伙儿你瞅瞅我,我瞅瞅你,心里头那个美呀,就像是久旱逢甘霖,干涸的心田被这场文化夜雨滋润得绿油油的。这不仅仅是个夜晚,更是大伙儿心往一处使,劲儿往一块使,共同编织出来的美好记忆。
夜深得像井底的水,黑得透亮,星星跟那篝火儿,你亮我闪的,愣是给这静悄悄的村子披上了一层仙儿似的薄纱。村里的老少爷们儿,还有那些从老远地方赶来的客人们,心窝子里头热乎得跟这火堆似的,眼神里头啊,那光儿一闪一闪的,就像是藏着多少年的老故事,暖洋洋的,又带着点盼头儿。
老李头儿,那张沟壑纵横的脸上笑开了花,眼角的皱纹都藏着故事,他瞅着那火光,跟旁边的小孙儿说:“看这火,多旺实,跟咱村的日子一样,红红火火,有盼头!” 小孙儿瞪大眼睛,眼里头全是好奇和向往,就像是要把这世界看个透。小家伙奶声奶气地问:“爷爷,为啥这火这么好看呀?是不是神仙点的?” 老李头儿哈哈一笑,摸了摸小孙儿的头:“傻孩子,这是咱大伙的日子过得好,心里高兴,这火啊,就是咱的希望之火。” 就如同当年夸父逐日,那追逐的脚步,是对光明与希望的执着,我们在这村子里的努力,又何尝不是对美好生活的追逐呢。
那些个游客,城里来的,穿着讲究,但到了这儿,一个个都放下了架子,围着火堆坐得紧实,有的眼里还闪着泪光,估摸着是想起了家里的老灶台,或是心里头的啥念想儿。一位年轻的女游客,手里捧着一杯热茶,轻轻抿了一口,感慨道:“来这儿之前,真没想到农村的夜晚这么有味道,这么有人情味儿。” 旁边的大叔笑着搭话:“姑娘,这就是咱农村的魅力,咱这儿的人啊,最实在,不管你从哪儿来,来了就是一家人。” 他们跟咱们聊得热乎,说的那些话,听着就让人心里头暖洋洋的,就像是自家亲戚串门子,没一点生分。
可这和谐之中,也并非毫无波澜。村里的老古板赵大爷,突然冷哼一声:“哼,搞这些花里胡哨的文化夜有啥用,能当饭吃?还不如多花点心思在地里头。” 这话一出口,周围瞬间安静了下来,大家都面面相觑。阿强年轻气盛,一下子跳起来:“赵大爷,您这话说得可不对。咱村子不能一直守着老一套,这文化夜能吸引游客,能让咱村子发展起来,以后日子才能更好。” 赵大爷气得吹胡子瞪眼:“发展发展,把老祖宗的规矩都丢了,那还能叫村子?” 一时间,气氛紧张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一场关于传统与发展的冲突,在这篝火旁悄然拉开帷幕。
我赶忙站起身,试图缓和气氛:“赵大爷,阿强说得在理,咱们发展文化夜,可不是丢了老祖宗的东西,反而是在传承。就像那牛郎织女的故事,代代相传,不也融入了咱们的文化里,咱们现在做的,也是给后人留些念想。而且,咱们也没荒废地里的活儿呀,这两者可以兼得的。” 赵大爷听了,虽然还是一脸不高兴,但也不再言语。
这夜景儿,就像是一幅画儿,画里的人物儿,个个儿都活灵活现的。村民们朴实厚道,热情得像这火,不藏着掖着;游客们呢,也放开了心扉,把这儿当成了第二个家。大伙儿的心,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贴在了一块儿,暖得能化开冬天的冰疙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