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时三刻,凛冽的寒风依旧在太医院演武场呼啸,地上的积雪尚未消融,在微弱的晨光下闪烁着清冷的光。紫琳身着一袭素色长袍,外披厚实的披风,脚蹬厚底皂靴,小心翼翼地踩着咯吱作响的青石板前行。她抬眼望去,原本晾晒药材的空地已面目全非,如今矗立着十二座高大的蒸汽动力齿轮塔。这些齿轮塔由精铁打造,表面泛着冷峻的金属光泽,黄铜管道如同巨蟒般相互缠绕,肆意穿梭于齿轮塔之间。管道中蒸汽涌动,发出低沉的轰鸣声,仿佛是沉睡巨兽的呼吸。而在塔身上,《黄帝内经》的篆字浮雕在蒸汽与光影的交织下,竟呈现出流动的奇异效果,每一个字符都像是要挣脱塔壁的束缚,诉说着古老医学的奥秘。
“紫医正,快请看!” 不远处,宋应星扯着嗓子高声呼喊,他的声音在寒风中微微颤抖,却难掩兴奋之情。只见他身着一件破旧的夹袄,上面沾满了松脂,头发略显凌乱,却眼神明亮,透着一股对新事物的痴迷劲儿。此刻,他正站在一台崭新的装置前,双手紧紧握住手柄,用力转动着新制的 “万象仪”。随着手柄的转动,万象仪内部的齿轮开始飞速咬合、运转,发出清脆而有节奏的 “嘎吱” 声。宋应星满脸期待,将一卷珍贵的《本草纲目》羊皮卷,小心翼翼地放入万象仪的凹槽之中。刹那间,一道耀眼的光芒从万象仪中迸发而出,直冲天际。紧接着,令人惊叹的一幕出现了:三百六十五味草药以全息投影的形态,缓缓悬浮在空中。人参的须根如同璀璨的星云般肆意舒展,散发着柔和的光晕;附子那乌黑的表皮上,竟浮现出梵文注解,字迹清晰可辨。这些梵文注解,是波斯医使昨夜连夜送来的跨文化研究成果,为传统的草药知识,增添了神秘而多元的色彩。
在不远处的一间厢房内,张逸正坐在书桌前,全神贯注地投入创作。他是太医院最年轻的编纂官,面容清俊,眼神中透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沉稳与专注。书桌上堆满了书籍,有古老的《搜神记》,泛黄的书页散发着岁月的气息;还有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书页被反复翻阅,边角已经卷起。此刻,他手中紧握着一支狼毫毛笔,笔尖蘸满了墨汁,在洁白的宣纸上轻轻顿了顿,墨汁瞬间晕开,形成一个模糊的太极图。张逸眉头微蹙,脑海中不断构思着 “神农尝百草” 的故事,试图将其拆解成 VR 剧本分镜。“若让体验者化身药王,在虚拟的断肠草山谷里......” 他轻声呢喃着,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然而,话还未说完,一阵突如其来的齿轮塔轰鸣声,如同一头咆哮的巨兽,将他的思绪彻底打断。张逸无奈地抬起头,透过窗户,恰好看见赵宇抱着西洋传来的 “电匣子” 匆匆而过。那 “电匣子” 的金属外壳在晨光的映照下,折射出冷冽的光芒,宛如一件来自神秘世界的宝物,吸引着众人的目光。
巳时,温暖的阳光渐渐驱散了清晨的寒意,跨学科会议在太医院一间宽敞的房间内正式展开。房间里弥漫着浓郁的药香,那是从墙角摆放的药柜中散发出来的,各种草药的香气相互交织,形成一种独特而令人安心的味道。波斯天文学家的星盘与威尼斯工匠的显微镜并排放置在案头,星盘上雕刻着精美的星宿图案,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出神秘的光泽;显微镜则闪耀着金属的冷光,镜片折射出微小的光斑。一位年迈的老御医,身着长袍,白发苍苍,长长的白须几乎垂到胸前。他正俯身仔细观察着一个 3D 打印的人体模型,那模型制作得栩栩如生,皮肤纹理、骨骼结构清晰可见。老御医的白须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摆动,偶尔扫过模型的表面。紫琳站在一旁,她的眼神专注而坚定,手中捏着一根细长的银针,缓缓伸向模型的 “足三里” 穴位。当银针轻轻触碰到穴位的瞬间,奇妙的事情发生了:穴位处突然迸发出一道明亮的全息经络图,经络线条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连接而成,在空气中缓缓流转、闪烁。这突如其来的景象,惊得一旁的东瀛医使手中的折扇 “啪” 的一声掉落在地,他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可置信,嘴巴微微张开,似乎想要说些什么,却又被眼前的奇景惊得说不出话来。
“关键在‘沉浸感’。” 赵宇双手展开一本泛黄的《考工记》抄本,纸张脆弱,仿佛轻轻一碰就会破碎。他的指尖缓缓划过书页上 “虚实相生” 四个字,眼神中透着深思。“当体验者感受‘寒邪入体’时,能否让他们真实体会到经络收缩的刺痛?”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房间内回荡。这一提议,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浪,让原本热烈讨论的空气骤然凝重起来。众人纷纷陷入沉思,一时之间,房间里安静得只能听到轻微的呼吸声。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这份宁静,青禾像一阵风似的冲了进来,他的脸庞因为奔跑而涨得通红,额头上满是细密的汗珠,发丝也有些凌乱。他手中高高举着一个琉璃瓶,瓶中液体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奇异的光芒。“医正!” 青禾气喘吁吁地喊道,“瓶中装着用曼陀罗花提取的‘触觉模拟液’,涂抹在皮肤上会产生冷热交替的幻觉!”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兴奋与期待,仿佛为大家带来了一个解开难题的关键钥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