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七年腊月,上海虹口的江南制造局飘着机油味。李鸿章盯着工匠给「林明敦式」步枪安装瞄准镜,黄铜标尺上的「密位分划」与湘军算尺的「三角函数」刻度遥相呼应。「中堂,」幕僚递来伦敦《泰晤士报》,「普法战争新报,普鲁士用后装线膛枪,射速三倍于前装。」淮军哨官演示「德莱赛针发枪」,扣动扳机的瞬间,撞针穿透纸壳弹引燃火药的脆响,比太平军「抬枪三段击」的冗长装填快了两个周期。李鸿章摸过枪托上的德文铭文,想起曾国藩信中「洋人火器利在算学,非仅材质之优」的叮嘱,目光落在工匠展示的「算学炮架」上:铸铁底座刻着《海岛算经》的「重差公式」,炮耳与算尺联动的精密结构,让抛物线轨迹计算如呼吸般流畅。淮军算学队队长周盛波递来《克虏伯炮操手册》,公式间夹着从太平军败退处缴获的「天恩算筹」拓片——算筹背面留着未磨净的刻痕,显见是匆忙改制的旧物。
同日,庐州太平军大营,洪仁玕对着圣库空账本闭目长叹。算学吏呈上的《粮草损耗报告》墨迹未干:「糙米变精米损耗率达27%,宿州三成粮税换算为『天恩算筹』后,实际入仓粮仅够七日消耗。」巢县传来的战报更添焦虑:李秀成部的「算学炮」竹制标尺已磨损模糊,这杆参照《九章算术》与法文《弹道原理》校正的精密工具,因缺黄铜轴芯,每次开炮后偏移半厘,老匠人棉籽油润轴的土法,终究抵不过百次发射的损耗。洪仁玕摸着流民少年刻的「粮草定量模」,齿印深浅不一的模格间,仿佛刻着天国的困局——以「天恩算筹」换捻军盐铁,每筹值糙米五升的政令,不过是用算筹刻度丈量绝境。衢州匠人以石膏代硼砂制火药的土法,虽救下咳喘的匠人,却让燃烧值再降两成。
卯时的淮河滩头,淮军「铭字营」的克虏伯炮喷出火舌。刘铭传透过「观靶镜」看见,太平军了望塔顶上的「算旗」被气浪掀翻,旗面传递的「征粮酉时」指令因雪水晕开,迟到的刻痕里浸着皖北流民的血泪。淮军算学队的「差分算筹」在米制与市制间自如切换,误差不足半毫米的精密计算,比太平军「五档菱形算盘」快了三倍不止。电报机的「滴滴答答」声中,上海制造局的钢炮参数实时送达,而太平军信使怀里的蜡丸指令,却因竹筒渗水洇成模糊的墨团,送达时炮架已在风雪中裂成碎片。
未时的淮军大营,刻有「太」字暗纹的竹筹在李鸿章掌心发烫。算筹背面的手工刻痕让他想起密报里的细节:洪仁玕推行的「天恩算筹」因缺铜少铁,不得不沿用旧竹改制,刻度磨损导致粮税计量混乱。淮军连夜仿制的「硬木粮草模」正在浇铸,算学馆将「三钱=15克」的公制标准刻入铸铁,误差不足0.1克的冲压精度,即将成为盘查天国粮税的利器。当太平军间谍将「荧光算尺」误作「磷火算具」,洪仁玕下令刻在算筹上的防滑纹路,竟被误读为「避火符」,反让淮军摸清夜间布防规律。
亥时的淮河冰面上,加特林机枪的火舌撕裂夜雾。太平军粮船头的「天恩算筹」在火光中碎成齑粉,竹片上模糊的「上田三担」刻纹,终究抵不过淮军算尺的荧光刻度。李鸿章捡起漂来的算筹,听见蒸汽机床的轰鸣盖过冰面下的呜咽——算筹边缘的毛糙切口,与淮军《工业标准手册》里的光滑公差形成残酷对照。当算珠碰撞声与德文图纸的沙沙声交织,淮河浮冰正载着刻满手工痕迹的竹筹,向东漂向那片尚未被齿轮碾压的泥沼。
喜欢嘉庆变法:数据治国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嘉庆变法:数据治国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