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元嗣不禁感叹,卢进义多么有能力和计谋的一个人。
在权力的诱惑面前怎么表现的如此不堪。
他全然忘了自己和卢进义之间的思想眼界差了千年。
千年以后还有人一生都对考公有着执念,更不用说宋江和卢进义这些大宋年间的山东人了。
杨元嗣看下梁山上燃起了大火,知道是官军们在焚烧山寨。
景川和韩世忠在旁说着白天哪个倒霉鬼是怎么被一箭射穿了脖子的。
元嗣在水泊边上,听见水里面有轻微的响动,这种声音不像是鱼类能够发出来的。
杨元嗣没带武器,赤手空拳悄悄的靠上前去。
只见芦苇丛中有两个身影慢慢探了出来,这两个人都穿着短衣短袄,在这深秋得夜晚显的不算正常。
那两个人一高一矮,高的那个腿上中了一箭,拄着一支鱼叉。
矮的那个右手持着一把短刀,左手扶着那高个子。
两人毫无疑问是梁山贼寇。
估计是打算趁着夜色,偷偷逃出生天。
元嗣正好赶了过来,三人六目相对,那矮个子突然暴起,手里的短刀朝元嗣刺了过来。
这刀又快又急,幸亏元嗣提前有了准备,侧身躲过,一脚踢向他的手腕。
那矮子身影也非常灵活,稍微一抬手,也躲过了元嗣的攻击。
两人在芦苇滩边,电光火石之间已经交手了十几招。
景川和韩世忠听到了声音,拔出腰刀跑了过来。
那高个子的眼看势头不对,喊道:“五郎不必管我,赶快逃命去吧。”
五郎看眼前的敌人武艺高强,马上又来了两个帮手,不免心中慌张。
杨元嗣看准机会,一脚踢在他左肩,那人向后倒去。
景川赶上将腰刀架在他的脖子上,韩世忠踢飞了他手中的短刀。
那高个子见状将鱼叉一扔,也跪了下来。
“遇到官爷这身手,我们认栽,只求让我们兄弟死在一处吧。”那高个子恳求道。
矮个子也没有一丝畏惧,起身坐在地上低头不语。
杨元嗣笑道:“我看这位兄弟身手也不是草莽出身,你们的口音也十分怪异,不知道怎么沦落至此?”
那高个子举手作揖,说道:“小人姓阮行二,我叫阮仲,我兄弟行七,叫阮通。”
元嗣好奇道:“你们莫不是还有个兄弟叫阮小五?”
这时候阮通也吃惊道:“你如何得知?”
原来这阮氏三兄弟本来是刺桐湾人士,家族中做个绸买卖,日子过得还算可以。
自从徽宗搞了这个“花石纲”,那朱勔在江南横征暴敛,强取豪夺,不知道害了多少人家。
阮家本来是个三佛齐做买卖,安分守己。
只因为他家世代造船,被朱勔看上征去造那运石头的河船。
阮老爹再三说明,海船和河船不可同日而语。
朱勔却不听,终于在黄河翻了船,他却将帽子扣在阮老爹头上,判了个斩立决,家产抄没,全家男丁流放。
阮氏有三兄弟,都是从小习武,善于远洋航行。
阮通提议扬帆海外,一走了之。
其他二人确认为官家如此搞法,天下肯定有变,不能轻易别离故土。
正是这个想法害了阮小五的性命,他们三个都被刺配到了沙门岛。
由于家产全部被充了公,没有钱财孝敬押送公人,刚过了淮河,阮小五就被折磨致死。
剩余二人没有办法,只能冒险杀了押送的公人,上了梁山。
杨元嗣想不到他们还有如此曲折的故事,那刺桐就是后来的泉州,离这里万里之遥。
如果他们顺利的到了沙门岛,说不定就会被自己发现。
阮仲说道:“都说宋江英雄,原来却也是个名不副实的人,可恨我们兄弟瞎了眼睛!”
杨元嗣说道:“如果我放了你们,下一步你们打算怎么办?”
阮通眼睛里有了神采,说道:“我和二哥正打算去投靠一个真正的英雄!”
“却不知道是哪位英雄让二位如此向往?”杨元嗣问道。
阮仲抬头说道:“想必你们也曾听过他的名头:登州神箭杨无敌!”
景川最先憋不住笑了起来,韩世忠也哈哈大笑。
元嗣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自己现在也终于活成了偶像,有了迷弟。
二阮正奇怪他们为何发笑,元嗣对阮仲说道:“在下正是杨元嗣。”
阮仲仔细将元嗣从头到脚看了个遍,说道:“恕我眼拙,想不到英雄正在面前,还请将军救我们兄弟一命。”
元嗣将二人扶了起来,说道:“这里也不是说话的地方,景川带他们回营口,二郎这条腿不赶快治救保不住了。”
赤旗军中自然有军医,将箭拔了下来,给他上了药。
二阮感激不尽,跪下来说道要拼死效忠元嗣。
元嗣让他们先养好伤,休息好再计较。
第二天大军开拔,高俅询问元嗣是否要一起返回汴梁,好一起给他请功。
元嗣倒是实话实说道:“下官看还有些梁山余孽没有清除干净,就不劳太尉,我们自去清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