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世忠将信鸽放走,等了有半天时间,信鸽果然带回了城内的回信。
众人松了一口气,这说明通过信鸽传递消息这条路走的通。
他仔细跟杨元嗣的亲卫们指导了饲养信鸽的要领、方法,这才放心离去。
韩世忠趁着杭州城水门还没有关闭,急急忙忙又返回了城中。
不过韩世忠带来的信息却没有减轻杨元嗣的担心。
他脑海中又有了一条断断续续的线,可是得到的消息又印证不了他的判断,非常难受。
这几天唯一的好消息是童枢密准备对着杭州城发动总攻了。
这段时间大家都比较松弛,可是军营内的工匠没闲着,杭州周围有的是高大树木,足够制造攻城器械。
宋军营寨内的云梯堆积如山,箭楼也有了二十多架。
童贯看着官军严整的军容,强大的攻城器械,信心十足。
他坐下的黄骠马,是元嗣从渤海良驹里面精挑细选出来的,高大威猛。
禁军中挑选出的六个身高九尺以上的壮汉护卫着中军大纛,“童”字大旗迎风飞舞。
禁军的天武军和神武军精锐穿着金甲守卫在童贯周围。
禁军军卒身材高大,仪表堂堂,刀枪闪亮,令人望而生畏。
王禀手持长枪,骑着一匹黑马站在队伍的最前方。
大军右军是捧日军,大部都是骑兵,都指挥使刘镇自然是站在了最前面。
杨元嗣是副都指挥使,率领着赤旗的两千骑兵守在刘镇右后侧。
左军是西军的大阵,刘延庆、刘光世父子在最前,前锋大将王渊提着一柄大斧一马当先。
童贯右侧是一辆宽大的战车,车上载着四面大鼓,四个赤裸着上身的壮士用力的敲打着鼓面。
激昂的鼓点配合着大军前进的脚步和马蹄声,声震四野。
二十万大军漫天的旗帜,刀枪如林,向着杭州城前进。
方腊的城寨土墙有一人多高,所有的守军都躲在墙后待命。
城寨前面有三道两丈多宽,一丈多深的壕沟,为了阻止战马的奔袭,也能阻挡步兵的快速推进。
不过对付这种防御方法,童贯也有秘密武器。
战鼓响了三通,最前面的厢军让开一大片空地,一支特别的队伍走了出来。
这些人是神臂弓射手,是从种师道的西军中紧急借调过来的,是宋军中真正的精锐射手。
神臂弓本来是宋军野战最为依赖的强弩,是大宋禁军的利器,最精锐的射手也在禁军当中。
可是随着承平日久,训练松弛,禁军的射手技术越来越差,神臂弓的保养也越来越随便。
什么弩机损伤,弓弦断裂只是平常,更有甚者,神臂弓射手竟然踏不开弓弦。
这些情况童贯完全知情,知道禁军神臂弓射手已经不可用。
现在也只有西军中还有真正的神臂弓了。
强弩在攻城当中的作用非常大,种师道派遣大将曲端率领五千神臂弓射手来童贯帐前听用。
曲端七尺二三身材,身穿重甲,手里举着一面黑色的小旗,用来指挥。
此时离方腊军营寨还有三百多步,即使是杨元嗣也射不了如此远的距离。
这时候神臂弓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神臂弓长三尺三寸,弦长二尺五寸,弓力之大必须要用脚踏才能上弦。
西军的射手都戴着范阳笠,穿着大红色的战袄。
曲端将手中的令旗挥下,千弩齐发,天空仿佛都被黑色的箭矢所遮蔽,暗了下来。
可想而知营寨后方腊军的心情有多恐惧,他们拼命的缩在掩体之中。
实在无处可躲的人抓住身边一切可以遮挡身体的物件举在头上。
杨元嗣也是第一次见识到神臂弓的威力,一寸多的箭头穿过木盾钉在敌人头骨上叮咚作响。
这一轮齐射对方腊造成了巨大的杀伤。
宋军步兵趁着这个间隙撒开大步朝着方腊营寨疯狂前进。
最前面的是两湖来的厢军,他们甚至连一片甲也没有,只穿着轻便的战袄。
厢军们每个人都背着一个布袋,里面装满了泥土。
等靠近营寨之后,厢军们纷纷将布袋扔到壕沟中。
看着又深又宽的壕沟竟然在两三个冲锋之后就被填平!
童贯摸着胡子,满意的看着战场上的形势。
杨元嗣发现大宋军队也不是自己印象中的毫无章法。
这个战术就非常漂亮。
方腊军几乎完全被神臂弩压制,只能零星的用弓箭还击。
随着壕沟的填平,宋军前队一拥而上。
官军最大的伤亡反而发生在这个看似顺利时候。
宋军前锋一路畅通,将云梯架上营寨开始攻城。
厢军手持刀枪,如蚂蚁一般攀附在云梯上,向着营寨冲击。
方腊军看到神臂弩停止了射击,也都冲出来跑到寨墙上防守。
两军短兵相接,开始厮杀。
战场上杀声震天,残肢断臂遍地,哀嚎声四起。
庞万春骑在一匹黑马之上,率领着他的弓箭队开始行动。
他们的弓射速非常快,一个人带了一百多支箭。
城墙下的宋军密密麻麻,根本就不用瞄准,只要抛射就能对这些无甲目标造成巨大杀伤。
厢军们只觉得箭如雨下,身边的人纷纷中箭倒地哭爹喊娘。
大宋厢军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基本等同于街头流氓,其实他们本来就是市井瓦舍的浪荡子出身。
只是后面就是大刀阔斧的督战队,他们也不敢后退,只能冒着巨大的伤亡继续往前冲。
童贯脸上微微变色,对着传令官耳语了几句。
传令官从手中挑了一面绿色的三角旗帜,向着右前方挥舞了四下。
杨元嗣转头看去,知道这是命令骑兵发起冲击的信号。
所有的登州骑兵的双眼都紧紧盯着杨元嗣的右手,在他们眼里哪怕官家的命令也不过是个屁。
只有杨元嗣的命令才能使他们赴汤蹈火,一往无前。
杨元嗣刚举起右手,只见西军中冲出了一队乌云一样的骑兵。
这队骑兵全是轻甲,衣甲全部都是黑色,包括马都是纯黑。
大宋的骑兵本来就不多,没够做到马匹颜色统一的队伍,杨元嗣更是从来都没有听说过。
这群骑兵约有三百多人,但是冲锋起来的那种气势抵得上三千人。
杨元嗣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军威的宋军,心中暗暗喝彩。
喜欢穿越大宋:逆转靖康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穿越大宋:逆转靖康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