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你聪明一回,当然不可能,场地根本就不够容纳下这么多人,所以我们采用另一种方法,在一里外挖土,两百人一个横排,两米站一个人,那么到筑路的地方就需要五万人,五万人同时协作,挖土、递土、筑路,一个竖排二百五十人一个时辰可以运土两立方米,总共两百个竖排,一个时辰可运土四百立方米,我们有数十万百姓,不用担心人手问题,日夜不停,人按一个时辰休息轮班,那么一天便可以运土四五千立方米,还不累,这样算下来,只需要不到三天就能完工。”
“军师,你说的我听不懂,但是但是你这么一说,我听着也觉得真的可行,厉害啊。”
说完杨炎情不自禁的就竖起了大拇指,只是那拇指竖的感觉特别诡异,再加上那缩头的动作,更显得有些猥琐。
对于杨炎的恭维话,白信不以为意:“当然,这个只是理论上的时间,具体时间可能会更久,但想来也慢不到哪儿去。”
……
1191年12月中旬,杨炎在上党城外平原发动群众,数十万百姓佃农吃饱喝足便开始大干特干起来,一场浩浩荡荡的土方攻城谋划正式展开。
上党城头,温凯已然得知木良一万大军被黑山军伏击,剩下千余人逃回晋阳,心已凉了半截。
围城半月之久的黑山军又在数十万百姓的协助下开始大动作,温凯已然心如死灰。
主要是人太多了,他也没经见过,人嘛,对未知的东西都怀有一种恐惧的心理。
看着密密麻麻骚动的人群,温凯不禁问道:“他们不来攻城,在干什么?”
“大人,他们好像在挖土。”一个小吏答道。
温凯闻言不悦,那颗浮躁的心更加悸动,当即回头奋力一巴掌直接呼在了小吏脸上。
“老子又不是瞎子,当然知道他们在挖土了,老子是问他们挖土做什么?”
小吏无故被打一巴掌,却也作声不得,只能老实的回答道:“这个小人就不知道了,说不定在挖地道。”
小吏的回答可以说是可有可无,温凯愈加不悦:“废物,什么都不懂,挖地道能这么大张旗鼓的挖吗?”
“这,这可能是黑山军不懂事吧。”
周围众人倒也佩服这小吏,被打了一巴掌还能和温凯周旋下去,纷纷为其捏了一把冷汗。
但温凯此时更多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城外人群之中,也懒得再动手了,当即喝到:“滚,亏你想得出来,不懂事能把木良一万大军给灭了?”
小吏口不能言,退至一旁。
……
城外,杨炎看着浩浩荡荡的运土部队,再没有一丝疑惑,不禁对白信佩服有嘉。
“军师果然妙计啊,但这个进度好像比预计的要快啊,说不定能提前完工啊。”
白信微微摇头,道:“那倒不会,现在离城太远,城中弓箭够不着,越是到后面,城中弓箭威胁巨大,也不能再由百姓靠近填土,需要我方士卒来进行,到时候我方士卒一方面要防备城内守军出城骚扰,一方面又要协助运土填土,这个进度自然就会缓慢下来。”
白信说得明白,杨炎也醒悟过来,于是问道:“如之奈何?”
“简单,你听说过脚手架工程没有?”
“闻所未闻。”
“呵呵,我也是听主公说的,如此这般,我们在土方通道上方用木头做起支架,再在支架顶端架设平顶厚木板,就能抵挡敌方弓箭了,再在下方加以车轮,做成一个活动棚,就能向前推进,一直到城墙前数米远,敌方弓箭都拿我等没有办法,只有靠近城下,敌方滚石檑木才会构成威胁。”
白信此言深合因地制宜的章法,但杨炎显然也不是一窍不通,想了一下便道:“军师啊,这计策当真是牛逼啊,但是敌人射火箭怎么办?”
杨炎这个问题倒也算是找到了关键,木头棚面不防火,又没有彩钢瓦这种防火的材料,敌军一旦包裹着火箭射来,木头还不就燃了?
但杨炎都能想到的问题,白信自然不可能疏漏。
“唉,文盲真的可怕,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你道主公为什么在冬天进攻并州吗?”
“不是恰好就在冬天吗?”
白信尴尬笑道:“这个恰好是冬天也不能说错,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水克火,我们只需在活动棚顶面一层层的洒水,现在天气寒冷,立即就能结冰,或者直接放置厚冰块,火箭随他射,火箭遇到冰块能烧的起来?而且冰块还能抵挡一定数量的箭矢。”
“咦,军师果然聪明,不愧是读书人,我就没想到。”
白信暗暗佩服杨炎趁机溜须拍马的本事,不过还是说道:“你想到你成军师了,还有我啥事?只是唯一的变数就是城内投石车了,木质棚面根本无法抵挡巨石的打击,但想来上党少有战事,城内巨石恐也不多,有没有投石车也还两说。如果真的不幸,也只能牺牲一些士卒了。”
闻言杨炎也是暗暗点头,道:“这倒也是,唉,军师,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