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上面的观点和他当年在国外留学时导师们讲解的氧气顶吹转炉颇为相似。
“小张,这些都是你自己看了图纸后想到的?”
文老问道。
“是的,我想根据我的方法来设计一套新的炼钢炉。”
张远东回答道,“这将大大提高钢材产量和质量。”
“这些想法都很有启发性,可惜我对炼钢炉研究不深,帮不上太多忙。”
“不过我有一个朋友,专门研究这方面,一会儿我把你的本子交给他,请他给点意见。”
想起之前给自己推荐老师的老友,现在司云刚好已回四九城。
文老立即决定让他看看张远东的工作成果。
“好吧。”
张远东点头同意。
随后文老立刻派人前往司家递送这份资料。
在司家里,
“今天爸爸在家,陪您喝茶呢。”
女儿司倩倩端着茶过来对坐在沙发看报的司云说道。
“爸你今儿不工作,要出去么?”
看到女儿端来一碗热腾腾的茶水,司云问:“倩倩,你怎么不上班啊?”
“我已经请假了,这么多年没回家的爸爸可要好陪着我们。”
司倩倩微笑着答道。
“好孩子……对不起,爸这些年太少了你们……”
就在这时候,母亲回来了并带着一丝不满,说道: "老头子, 红星轧钢厂有人来找你。
"
本来以为今天的相聚会被打扰,全家人都显出不愉快的神色。
“那我去瞧一眼吧……”
看着两人的目光,司云略感为难。
“去吧。”
于是司云快步到门口。
倩倩也跟了出来。
当看见对方,司云打招呼说:"同志你找我?"
来人说明原因,并马上掏出张远东所写的报告交给司云:“司总工,文教授让我给您带来。”
“噢,等下倩倩,把眼镜拿来。”
戴着眼镜,翻开纸页,司云看得相当专注。
看完,司云激动不已。
“这东西谁想出来的?”
得知作者,工人继续介绍,“这是厂里的张远东,在查看新采购设备的技术图时提出的总结和改进思路。”
了解了情况,工程师大加称赞:
"这位同志叫什么名字?"
“是他,一个非大学毕业的普通工人——张远东,没想到他竟提出了这样的创新设想!”
“这正是文老介绍给我要收的学生。”
经过认真审视,司云终于表态:“他的思路很成熟,我会通知文老我决定收这个学生。”
闻言的工作人员露出惊叹的目光:
能入这位业内顶尖专家的法眼,的确难得。
“爸,这个张师傅真有那么厉害?”
见此场景的女儿也好奇地问父亲。
“是的,他提出的概念是目前领先的‘氧气顶吹转炉’工艺。”
司云的神情中闪过一丝落寞。
尽管国内许多轧钢厂仍在梦寐以求地期待拥有已被老大哥和西方逐步淘汰的平炉炼钢炉,但实际情况却是,他们已经明显落后了一整个技术世代。
“我们现在真的已经被甩开太多了!”
司云无奈地说出了这句感慨。
“爸,不要紧的。”
“我相信我们的国家一定会迎头赶上的。”
司倩倩安慰道,“你看文叔叔就发现了一个奇才,说不定未来张远东同志会为我们研发出第一座氧气顶吹转炉呢!”
听到这话,司云笑了起来:“说得对,没错。”
在同一时刻,位于轧钢厂内的工作区域一片忙碌。
随着自己的科技研发技能升至二级,张远东如今对于安装炼钢炉已如数家珍,不再需要边装边看图纸指导了。
他干脆直接上手,并取代了资深工程师文老的位置开始主导所有人的装配作业。
望着自信指挥的小张,文老十分满意地点着头。
杨厂长匆匆赶来,看到张远东负责领队的情形不禁有些忐忑不安。
“文老,这样会不会有问题?”
他忧心忡忡地询问。
“不会有大碍,我亲自把关,不会出差错。”
文老微笑着答道,“而且现在小张对于这套设备的理解也已经达到我的水平了。”
“哇哦……这才过了多久啊!”
杨厂长惊讶不已,“这就是天才有这么多的潜力嘛?”
就在刚才派出去给司家送消息的那个工人们,带着满面笑容返回来。
“文老,司工程师说愿意收张远东做学生。”
工人报告。
“他还特别提到了张先生的想法非常出色。”
他说。
“哈哈,这太好了。”
文老笑得合不拢嘴。
面对疑惑不解的一旁听着的杨厂长:“小张前两天提出了几个关于改造旧有炼钢炉的好主意,我觉得很有见地就拿给朋友参考,也许将来小张真的能够为咱们国家研制出最顶尖的炼钢炉呢。”
杨厂长安慰之余更是赞叹连连:“真是后生可畏!”
他感慨万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