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不是说过吗?唐朝自安史之乱后,朝廷中央集权被削弱,藩镇割据。】
【因此,唐肃宗李亨及之后的几位皇帝便一直烦心于国事,无心其他,先辈求长生的嗜好被打入冷宫。】
【及至大唐第十二位皇帝唐宪宗李纯,这个“中兴之主”出现,情况才发生了转变。】
【自从唐宪宗登基后,便一直学习榜样李世民,广开言路,任贤纳谏,屡次派兵平定节度使叛乱。】
【在唐宪宗的一番努力下,朝廷威望得以重振,江河日下的大唐焕然一新,大唐迎来了“元和中兴”。】
虽然,但是……
李世民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他隐隐猜到了结局。
【如果一直保持这样的状态,唐宪宗未必不能更进一步,将大唐彻底拉出臭鱼塘,迎来盛世。】
【遗憾的是,没有如果,人生就是如此戏剧性。
【当困扰大唐历代帝王的藩镇割据问题被唐宪宗基本解决,大唐政治恢复安定后,唐宪宗开始志得意满起来。】
【他也不再励精图治,不再听劝纳谏,而是沉迷于歌功颂德,宠信宦官,甚至捡起了家族传统——被前面历代帝王打入冷宫的求长生。】
【为了能长生不老,唐宪宗到处搜寻有关偏方,不惜委任方士为台州刺史,同时斥巨资广修寺庙,举办各种法会,进行大规模迎佛骨仪式,引得长安百姓疯狂膜拜。】
【与此同时,对朝中大臣们纷至沓来的劝谏,唐宪宗充耳不闻,仍然一意孤行,大把大把地嗑药,沉迷求佛问道。】
【劝谏的臣子纷纷被贬谪,比如韩愈就曾:“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公元八二零年,这位曾一举创造“元和中兴”的雄主,成功把自己嗑暴毙了。】
【迷你小魔仙: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别看韩愈被贬时写得惨兮兮,日常大炮筒,怼天怼地不带怕的。】
【奶茶软糖甜崽:谁家真道士炼丹啊!这么多皇帝修道没一个学到本事。】
【拽姐不爱红妆:都想靠磕丹药活一波,结果反而死得更快了,吃瓜.jpg】
【唐宪宗死后,唐穆宗李恒继位,因为遗传了风疾,唐穆宗也走上父亲老路。碍于唐宪宗广为人知的前车之鉴,唐穆宗一直瞒着朝臣悄摸摸嗑丹药,而立之年便早早去世。】
【唐穆宗死后,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瀍(李炎)三兄弟相继继位。】
【咱们讲唐武宗,比起唐穆宗这个在位没啥建树的爹,李瀍更像他爷爷唐宪宗李纯。】
【和唐宪宗一样,唐武宗同样由宦官拥立上位,其在位仅短短六年,却压制了藩镇割据,打败回鹘汗国入侵,开创了“会昌中兴”。】
李世民麻了,他为了杜绝宦官干政,规定:内事省不置三品官,黄衣廪食,守门传命而已。
结果,结果一点用都没有。
艹,手痒!
到底是那个倒霉子孙打破祖宗规矩?(是他,是他,是我们亲爱的小隆基。)
李世民咬牙切齿,恨不得当场抓住人教训一顿。
【可惜的是,唐武宗也像爷爷唐宪宗一样,没能摆脱掉家族传统——丹药嗜好。】
【与爷爷相较而言,唐武宗虽求长生不老,但他只信道教,不信佛教,用他本人的话就是:“吾家自高祖讫于今上,历世崇奉道教,独何为乃事胡神?”】
【大概意思就是:咱家信神就信老祖宗所在的道教,不是我说,外来胡神都是垃圾。】
【再加上,唐朝中后期佛教扩张壮大,存在许许多多的寺庙,寺庙拥有许许多多免除赋税的土地,收容了许许多多为逃避赋和徭役剃度为僧的百姓。】
【一句话,人与地大大的有。】
【寺庙,隐形狗大户。】
朱元璋眼里闪过一抹嘲讽,他当过和尚,对寺庙里的套路知根知底。
国家对寺庙数量与寺庙土地,还有僧人数量一定要有所限制。
僧人数量倒是可以通过控制度牒来达成,朱元璋伸手拿起毛笔,写了几行,神情若有所思。
【正所谓,狗大户,人人喊打。】
【劳动力与土地可都与赋税息息相关,是大唐经济命脉,唐武宗忍不了,下令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灭佛行动。】
【事实上,唐武宗也并不是第一位灭佛的皇帝,在此之前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与北周武帝宇文邕都曾开展大规模灭佛行动,在此之后,亦有后周世宗柴荣(谥号:睿武孝文皇帝)。】
【说来也有缘分,三武一宗,四次灭佛的这几位帝王谥号都带武字,都是武德充沛的帝王。】
【摆烂乐子人:再看看梁武帝萧衍,笑死.jpg】
大同十二年,四月。
再再一次得知皇帝萧衍入寺为僧,正为巨额赎身钱烦恼的大臣们面面相觑,全部陷入了沉默。
同是武帝,为何他们陛下这么秀,一言不合就出家。
看看,人家的武帝灭佛。
而,他们家的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