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命运弄人,秦始皇不仅未能寻得丹药,反而在行经沙丘的途中感染风寒,病情迅速恶化。秦始皇一生统摄宇内,刚猛果决,但在继承人的问题上却一直犹豫不决。直到弥留之际,他才终于意识到必须确定继承人,于是命赵高拟定遗诏,让远谪边地的长子扶苏赶回咸阳主持丧事,这实际上就是暗示扶苏继承皇位。遗诏写好封好后,秦始皇将其交给赵高,让他派人送往扶苏处。
但赵高却心怀鬼胎,他深知扶苏为人宅心仁厚,且与蒙恬关系密切。一旦扶苏即位,蒙恬等忠臣必定会得到重用,而自己则很可能会失去现有的权势和地位。于是,赵高私自扣压了遗诏,开始谋划一场惊天阴谋。
赵高首先将目标锁定在了胡亥身上。他深知胡亥年轻幼稚,贪图享乐,容易被操控。赵高找到胡亥,劝说他矫诏篡位。他对胡亥说:“皇帝驾崩,没有留下分封诸位公子的诏令,却单独赐给长子扶苏遗诏。扶苏一到,就会登上皇位,而您却连尺寸的封地都没有,这该如何是好?”胡亥起初还有些犹豫,认为这样做违背道义。但赵高进一步蛊惑道:“做大事就不能拘泥于小节,此时若不抓住机会,将来后悔就来不及了。”在赵高的一番劝说下,胡亥最终动了篡位之心。
然而,要实现篡位的阴谋,仅有胡亥的支持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得到丞相李斯的配合。于是,赵高又找到了李斯。李斯一生追求功名利禄,将“仓中硕鼠”作为人生至境。赵高抓住李斯这一弱点,对他说:“扶苏即位后,必定会重用蒙恬,到那时您的丞相之位恐怕就不保了。而如果我们拥立胡亥为帝,您的地位和荣华富贵便能得以保全。”李斯起初坚决反对,认为这样做违背了君臣之道和国家大义。但在赵高的威逼利诱下,李斯最终动摇了。他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权势,选择与赵高、胡亥合谋,成为了这场沙丘之变的帮凶。
接下来,他们伪造了秦始皇的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并赐死扶苏。为了掩盖秦始皇已经驾崩的消息,他们将秦始皇的尸体放在辒凉车中,车队继续按照原定路线前行。每到一处,依旧像往常一样进献饮食,官员们也照常奏事,由赵高在车中假传秦始皇的旨意进行批复。同时,他们还在每辆车上都装上了腥臭的鲍鱼,以混淆秦始皇越发浓重的尸臭,掩盖这个惊天的阴谋。
而另一支快马则向北方飞奔而去,将那道赐死的矫诏送到了扶苏手中。宅心仁厚的扶苏接到诏书后,悲痛万分,想都没想就准备自杀。蒙恬曾劝他核实诏书的真实性,但扶苏却认为父命不可违,最终还是拔剑自刎,割断了一个王朝最后的希望。
就这样,在赵高的精心策划和主导下,沙丘政变顺利实施。胡亥回到咸阳后,顺利登上皇位,成为了秦二世。而赵高也凭借着这场政变,成为了秦朝最有权势的人之一,开始在秦朝的政治舞台上翻云覆雨。
4.掌握大权与铲除异己
胡亥即位后,赵高因在沙丘政变中功劳巨大,被任命为郎中令,负责宫廷侍卫和皇帝的安全保卫工作。这一职位让赵高得以进一步接近权力核心,他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力,肆意铲除异己,巩固自己的地位。
为了更好地控制朝廷,赵高指使胡亥更改法律,制定了更为严苛的刑罚。他告诉胡亥,只有通过严厉的法律,才能让臣民畏惧,从而确保皇位的稳固。胡亥对赵高言听计从,于是秦朝的法律变得更加残酷,百姓的生活也更加艰难。
在更改法律之后,赵高便开始有计划地诛戮宗室和大臣。他深知,这些人对胡亥的皇位构成了潜在威胁,只有将他们铲除,自己才能真正掌握大权。他在宫廷中安插了大量亲信,让他们监视宗室和大臣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有任何不满或异动,便立即以谋反等罪名进行逮捕和诛杀。
许多宗室成员和大臣在赵高的陷害下,无辜丧命。他们有的被斩首示众,有的被灭族,整个朝廷笼罩在一片恐怖的氛围之中。赵高的行为引起了一些正直大臣的不满和反抗,但他们很快就被赵高镇压下去。在这场血腥的清洗中,朝廷中的异己势力被基本铲除,赵高的权力得到了极大的巩固。
然而,赵高并不满足于此。他将目光投向了丞相李斯。李斯是秦朝的开国功臣,在朝廷中拥有很高的威望和影响力。虽然在沙丘政变中,李斯与赵高合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赵高担心李斯会对自己的地位构成威胁,于是决定设计陷害他。
赵高先是故意在李斯面前表现出对秦朝局势的担忧,劝说李斯向胡亥进谏,提醒他要关心朝政,减轻百姓的负担。李斯不知是计,便多次找机会向胡亥进谏。但此时的胡亥沉迷于酒色,根本不愿意听取李斯的意见。赵高趁机在胡亥面前诋毁李斯,说他心怀不满,有谋反之心。
胡亥听信了赵高的谗言,开始对李斯产生怀疑。赵高见时机成熟,便进一步诬陷李斯与其子李由通敌谋反。他派人收集了一些所谓的“证据”,并将李斯逮捕入狱。在狱中,李斯遭受了残酷的折磨,但他始终不肯承认自己谋反。赵高为了让李斯认罪,对他进行了严刑拷打,李斯最终被迫屈打成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