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8年,李斯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被夷灭三族。李斯的死,标志着赵高在朝廷中已经没有了对手。此后,赵高更加专擅朝政,他独揽大权,事无巨细都由他一人决定。胡亥则完全被他架空,成为了一个傀儡皇帝。
赵高在朝廷中肆意妄为,他的亲信遍布各个重要部门。他通过操纵官员的任免和升迁,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势力。同时,他还对百姓进行了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导致民怨沸腾。在赵高的统治下,秦朝的政治日益腐败,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国家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5.指鹿为马的闹剧与影响
随着赵高在朝廷中的权势日益膨胀,他的野心也愈发难以遏制。为了进一步试探朝廷大臣对自己的忠诚度,同时也是为了彻底掌控朝政,赵高精心策划了一场荒诞至极的闹剧——指鹿为马。
一日,在庄严的朝堂之上,赵高命人牵来一头鹿。他满脸堆笑地走到秦二世胡亥面前,说道:“陛下,臣今日特意为您献上一匹良马。”胡亥定睛一看,不禁大笑起来,说道:“丞相怕是看错了吧,这分明是一头鹿,何来马之说?”赵高却不慌不忙,语气坚定地回应道:“陛下,这确实是一匹马,不信您可以问问诸位大臣。”
胡亥心中疑惑,便环顾朝堂,询问大臣们的意见。大臣们面面相觑,心中都明白赵高此举的用意。一时间,朝堂上陷入了一片沉默。过了片刻,一些平日里阿谀奉承赵高的大臣,为了讨好他,纷纷附和道:“陛下,这就是一匹马,丞相所言极是。”而那些正直的大臣,则坚持说出了事实:“这明明是鹿,并非马。”还有一部分大臣,害怕得罪赵高,选择了沉默不语。
胡亥被眼前的场景弄得一头雾水,他揉了揉眼睛,再次仔细端详那头鹿,却始终无法将其与马联系起来。最终,他以为自己是中了邪,精神出现了问题,便不再坚持自己的看法。
赵高通过这场闹剧,清楚地了解到了大臣们对自己的态度。事后,他对那些敢于说出真相、不与他同流合污的大臣进行了残酷的迫害。这些大臣有的被罢官免职,有的被投入监狱,甚至惨遭杀害。而那些附和他、承认鹿是马的大臣,则得到了他的提拔和重用。
赵高指鹿为马的目的十分明确。其一,是为了威慑朝廷大臣。他想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让大臣们知道他的权势已经达到了可以颠倒黑白的地步,从而迫使他们屈服于自己的淫威之下,不敢有丝毫的反抗。其二,是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权力。通过这场闹剧,他能够清除朝廷中的异己势力,将那些不服从自己的大臣铲除,让朝廷中只剩下自己的亲信和支持者,从而实现对朝政的完全掌控。
这一事件对秦朝的政治生态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朝廷内部的正直之士被大量清除,使得朝廷中充斥着阿谀奉承、趋炎附势之徒。这些人只知道迎合赵高的心意,而不顾国家的利益和百姓的死活。朝廷的决策变得越来越荒谬和短视,政治腐败现象日益严重。同时,指鹿为马事件也让百姓对朝廷失去了信心,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和不安。人们看到朝廷如此黑白不分、是非颠倒,对秦朝的统治感到绝望,从而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反抗情绪。
指鹿为马这一闹剧,成为了秦朝走向灭亡的重要转折点。它不仅暴露了赵高的专权和残暴,也反映了秦朝政治的黑暗和腐朽。在这场闹剧之后,秦朝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灭亡的命运似乎已经不可避免。
6.导致乱世与杀害二世
赵高的一系列倒行逆施,将秦朝一步步推向了乱世的深渊。他篡改遗诏、诛杀宗室大臣、指鹿为马等行为,严重破坏了朝廷的正常秩序,使得朝廷内部人心惶惶,官员们人人自危,不再以国家社稷为重,而是纷纷为了自保或迎合赵高而不择手段。
在赵高的操纵下,秦朝的法律变得更加严苛,百姓们承受着沉重的赋税和劳役负担。大量的劳动力被征调去修建宫殿、陵墓和长城,农田荒芜,民不聊生。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对秦朝的统治充满了怨恨和不满。这种情况下,各地的起义如星火燎原般迅速蔓延开来。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点燃了反秦的烽火。随后,各地的起义军纷纷响应,其中以刘邦和项羽领导的起义军最为强大。起义军所到之处,势如破竹,秦朝的军队在起义军的打击下节节败退。然而,赵高却对这些情况视而不见,或者故意隐瞒不报,继续在朝廷中作威作福。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领起义军攻下了武关,逼近咸阳。此时,秦朝的局势已经岌岌可危,胡亥也终于得知了起义军的消息。他惊恐万分,急忙召见赵高,质问他为何隐瞒实情。赵高见事情败露,心中十分恐慌。他担心胡亥会怪罪于他,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
赵高与其女婿阎乐、弟弟赵成密谋,决定发动政变,逼令胡亥自杀。他们让阎乐率领一千多名士兵伪装成起义军,攻入望夷宫。阎乐冲进宫中,见人就杀,一路杀到胡亥的住处。胡亥惊恐地躲在室内,质问阎乐为何如此。阎乐毫不客气地说:“你骄奢淫逸,诛杀无辜,天下人都已背叛你,你还是自行了断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