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代背景与早年经历
1.西汉中期的政治格局
汉武帝后期,西汉政治面临着诸多严峻问题,其中巫蛊之祸对朝廷造成了巨大冲击。这场祸乱始于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当时汉武帝住在建章宫,看到一个男子带剑进入中龙华门,怀疑是不寻常的人,便命人捕捉。该男子弃剑逃跑,侍卫们追赶,未能擒获。汉武帝大怒,将掌管宫门出入的门候处死。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被人告发用巫蛊之术诅咒汉武帝,还与阳石公主通奸,公孙贺父子下狱死,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此后,汉武帝命江充彻查巫蛊之事,江充与太子刘据有隙,便在太子宫掘蛊,掘出桐木做的人偶,坐实了太子诅咒武帝的罪名。太子刘据无法辩解,只好发兵诛杀江充。汉武帝派丞相刘屈氂率兵平乱,双方在长安城中激战数日,死者数万人,太子兵败逃亡,最终自杀。巫蛊之祸牵连甚广,数万人因此丧命,朝廷上下人心惶惶,统治阶层内部矛盾激化,严重动摇了西汉的政治根基。
与此同时,霍光等权臣势力逐渐崛起。霍光为霍去病异母弟,为人沉静详审,深得汉武帝信任。在巫蛊之祸后,太子刘据身亡,汉武帝另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并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与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等人共同辅佐幼主。汉武帝驾崩后,汉昭帝刘弗陵即位,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掌握了朝廷的军政大权。霍光在辅政期间,推行了一系列稳定政治、发展经济的政策,使得西汉社会逐渐恢复稳定。然而,随着霍光权势的不断扩大,他也成为了朝廷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其家族成员遍布朝廷各个重要职位,形成了强大的权臣势力。
在社会经济方面,汉武帝时期长期的对外战争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使得国家财政负担沉重,百姓生活困苦。为了筹集军费,汉武帝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如盐铁专卖、均输平准、算缗告缗等,这些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但也对民间经济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到了汉武帝后期,社会经济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农民大量破产流亡,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在文化方面,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在西汉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儒家思想强调“仁政”“德治”,主张以礼义教化百姓,这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儒家思想的独尊,其他学派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学术思想的多元化受到了影响。同时,由于儒家经典的解释权掌握在少数经学家手中,他们通过传授经学来培养弟子,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流派和政治势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
2.巫蛊之祸与牢狱生涯
巫蛊之祸的起因错综复杂,迷信与权力斗争交织其中。在古代,人们普遍迷信巫蛊之术,认为通过诅咒、埋人偶等方式可以加害他人。汉武帝晚年迷信方术,对巫蛊之事深信不疑。一些心怀叵测之人便利用这一点,将巫蛊作为打击政敌的手段。江充与太子刘据素有嫌隙,为了防止汉武帝驾崩后太子即位对自己不利,便蓄意制造了这场巫蛊冤案。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巫蛊之祸全面爆发。江充在汉武帝的支持下,在宫中大肆搜捕所谓的巫蛊之人。他先从后宫不受宠的妃嫔开始,逐渐牵连到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在太子宫中,江充指使手下埋下桐木人偶,诬陷太子诅咒汉武帝。太子刘据无法自证清白,又无法见到汉武帝当面辩解,在情急之下,听从了少傅石德的建议,决定起兵诛杀江充。太子派人伪装成汉武帝的使者,逮捕了江充等人,并将江充斩首。然而,这一行动却被汉武帝误解为太子谋反。汉武帝派丞相刘屈氂率兵平乱,双方在长安城中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这场战斗持续了数日,死者数万人,长安城内一片混乱。太子刘据最终兵败,被迫逃亡。在逃亡途中,太子走投无路,自杀身亡。皇后卫子夫也因无法承受这一打击,选择了自杀。
刘询正是在这场祸乱中受到牵连。他是太子刘据的孙子,当时尚在襁褓之中。太子一家遭遇变故后,刘询也未能幸免,被投入了监狱。一个无辜的婴儿,就这样在监狱中开始了他的苦难生活。监狱环境恶劣,卫生条件极差,年幼的刘询随时面临着生命危险。
幸运的是,刘询在狱中遇到了丙吉。丙吉为人善良正直,他深知太子刘据是被冤枉的,对刘询这个无辜的婴儿十分同情。丙吉特意挑选了两名谨慎忠厚的女囚胡组、郭征卿,让她们轮流喂养刘询,并将刘询安置在宽敞干净的牢房中。在丙吉的悉心照料下,刘询才得以在狱中存活下来。
后来,汉武帝听信方士之言,认为长安狱中有天子气,便下令将狱中囚犯全部处死。使者夜晚来到监狱,丙吉紧闭大门,拒绝使者进入,他说:“皇曾孙在此。普通人都不能无辜被杀,何况是皇上的亲曾孙呢!”使者无奈,只好回去向汉武帝复命。汉武帝听后,也有所醒悟,便下令停止了这次屠杀。刘询再次因为丙吉的保护而逃过一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