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蛊之祸以太子刘据一家的悲惨结局而告终,朝廷元气大伤。而刘询在襁褓中就经历了这场灾难,在监狱中度过了艰难的时光。但丙吉等人的照顾,为他的生命保留了一线生机,也为他日后的人生转折埋下了伏笔。
3.民间成长岁月
在丙吉等人的努力下,刘询在四岁时被释放出狱。随后,他被送到祖母史良娣的娘家,由史良娣的母亲贞君抚养。贞君可怜这个孤苦的孩子,对他悉心照料,让刘询感受到了久违的家庭温暖。
在民间的生活中,刘询展现出了对学习的强烈渴望。他勤奋好学,拜东海澓中翁为师,系统地学习《诗经》。在学习过程中,刘询展现出了极高的天赋和毅力,他不仅深入理解了《诗经》的内涵,还能从中汲取为人处世和治国理政的智慧。这种对知识的追求,为他日后的统治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除了学习,刘询还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经常与一些年轻的才俊交往,他们一起谈天说地,讨论国家大事和社会问题。这些朋友来自不同的阶层和背景,他们的经历和见解让刘询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在与朋友的交往中,刘询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倾听他人的意见,这对他日后处理复杂的政治关系和人际关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刘询喜欢在长安附近的杜县、鄠县一带游玩,他常常流连于三辅地区的山水之间。在这些游历中,他深入了解了民间的疾苦和社会的现实。他看到了农民们在田间辛勤劳作,却依然难以维持生计;看到了商人在市场上艰难地经营,还要承受各种苛捐杂税;也看到了地方官吏的腐败和不公,对百姓的欺压和剥削。这些亲眼所见的景象,让刘询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深刻地认识到了社会的矛盾和问题,也对百姓的生活产生了深深的同情。
这段民间成长的经历,对刘询日后的治国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亲身经历过民间的苦难,他深知百姓生活的不易,因此在即位后,他始终将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他采取了一系列减轻百姓负担的政策,如轻徭薄赋、减少宫廷开支等,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百姓生活的改善。
在了解民间疾苦的过程中,刘询也深刻认识到了吏治的重要性。他明白,一个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清正廉洁、有能力的官员。因此,他在位期间,大力整顿吏治,选拔贤能之士担任各级官职,并建立了严格的考核制度,对官员的政绩进行定期评估,以确保官员们能够尽职尽责地为百姓服务。
此外,刘询在民间结交的朋友和积累的社会经验,也为他的统治提供了宝贵的支持。他能够倾听不同阶层的声音,了解社会的需求和矛盾,从而制定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得西汉在他的统治下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局面,史称“宣帝中兴”。
刘询在民间的成长岁月,是他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经历。这段经历塑造了他的性格和价值观,也为他日后成为一位杰出的皇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登基之路与初期统治
1.霍光选帝与刘询即位
霍光选择刘询为帝,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和考量。首先,从皇室血脉来看,刘询是汉武帝刘彻的曾孙,具有正统的皇室血统,这为他继承皇位提供了合法的依据。在重视宗法制度的古代,皇室血脉是皇位继承的重要因素之一,霍光选择刘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皇室的尊严和统治的合法性。
其次,刘询在民间长大,没有强大的政治背景和势力集团。他不像其他一些皇室成员那样,背后有庞大的家族势力支持,这使得霍光在选择刘询为帝时,不用担心会受到强大政治势力的掣肘。霍光可以继续保持自己在朝廷中的权势和地位,更好地掌控朝政大局。
再者,霍光此前迎立的昌邑王刘贺在位仅二十七天就被废黜,原因是刘贺“荒淫无行,失帝王礼宜,乱汉制度”。这次废帝事件让霍光意识到,选择一位品行端正、有能力治理国家的皇帝至关重要。而刘询在民间时就展现出了勤奋好学、品行端正的品质,他精通经术,有很高的才能,行止安闲而气节操守平和,这些优点让霍光认为刘询是一个合适的皇位继承人。
元平元年(前74年)四月癸未日,汉昭帝无嗣驾崩。大将军霍光遣邴吉等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但刘贺很快因行为不端被废。此后,霍光开始重新考虑皇位继承人选。由霍光属吏升任为太仆的杜延年,他的儿子杜佗素与刘病已相友善,杜延年知刘病已德美,劝霍光、张安世立其为帝。邴吉也奏记霍光,详细介绍了刘病已的情况,建议霍光立他为帝。
秋七月,霍光经过慎重考虑后,向朝廷奏议:“礼制,人重视血统关系所以尊重自己的祖先,尊重祖先就会敬奉祖宗的事业。昭帝无嗣,应选择支子孙贤德的为继承人。武帝曾孙名病已,有诏令由掖庭进行照管。至今已十八岁。从师学习《诗》《论语》《孝经》,操行节俭、慈仁而爱人,可以作昭帝的继承人,奉承祖宗大业,统驭天下臣民。”上官太后表示同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