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派宗正刘德到曾孙尚冠里住处,为刘病已浣洗、赐御府衣冠。太仆用軨猎车奉迎曾孙,先到宗正府斋戒行礼。七月庚申日,刘病已进入未央宫,朝见皇太后,先被封为阳武侯。随即群臣奉上玺、绶,刘病已即皇帝位,谒高庙,是为汉宣帝。九月,大赦天下。十一月壬子日,立许平君为皇后,赐吏民金钱。上官太后由未央宫搬至长乐宫。刘询就这样在霍光的支持下,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开启了他的统治生涯。
2.隐忍与平衡:初期的政治策略
刘询即位之初,霍光权势滔天,其家族成员遍布朝廷要职,形成了庞大的势力集团。面对这种局面,刘询深知自己根基未稳,若贸然与霍光对抗,必将危及自己的皇位。因此,他采取了隐忍的态度,表面上对霍光极为尊重和信任,给予他充分的权力和地位。
在霍光面前,刘询表现得十分谦逊和顺从。每当霍光提出建议或决策时,刘询都会认真听取,并给予积极的回应。他从不轻易反驳霍光的意见,而是尽量迎合霍光的想法,以维护与霍光的关系。例如,在霍光辅政期间,朝廷的重大决策大多由霍光主导,刘询只是在形式上进行批准。他深知霍光在朝廷中的影响力,通过这种方式,避免了与霍光发生直接的冲突,为自己赢得了时间和空间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除了隐忍,刘询还采取了一系列政治平衡策略,以维持朝廷的稳定。他在朝廷中重用了一些霍光的亲信和支持者,让他们继续担任重要官职,以安抚霍光及其家族。同时,他也逐渐培养和提拔自己的势力,任用了一些忠诚于自己的官员,如魏相、丙吉等。这些官员在朝廷中形成了一股新的力量,与霍光的势力相互制衡。
刘询还善于利用朝廷中的各种矛盾和利益关系,进行政治平衡。他通过调整官员的职位和权力,使得朝廷中的各方势力相互牵制,避免了一方势力过于强大而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例如,他在任命官员时,会考虑到不同势力之间的平衡,尽量让各方都能在朝廷中得到一定的利益和地位。这样一来,朝廷中的各方势力就会相互制约,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
在霍光在世时,刘询通过隐忍和平衡策略,成功地维持了朝廷的稳定。有一次,霍光提出要归政于刘询,刘询深知这只是霍光的试探,他坚决推辞,并表示朝廷大事仍需霍光主持。刘询的这一表态,让霍光感到放心,也避免了双方之间的矛盾激化。
刘询还通过一些具体的措施来展示自己对霍光的尊重和信任。他经常赏赐霍光及其家族成员,给予他们丰厚的财物和荣誉。同时,他也对霍光的家人表现出宽容和大度,即使他们犯了一些小错误,也不予追究。这些做法让霍光及其家族感受到了刘询的善意和诚意,从而减少了他们对刘询的猜忌和敌意。
刘询在霍光权势下采取的隐忍态度和政治平衡策略是非常明智的。他通过这些策略,成功地维持了朝廷的稳定,为自己日后铲除霍氏势力、实现亲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铲除霍氏势力
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病逝,汉宣帝刘询以皇帝级别的葬仪厚葬霍光。然而,霍光虽死,霍氏家族却并未收敛其骄横跋扈的作风。霍光的妻子霍显,自恃家族权势,愈发肆无忌惮。她不仅私自扩大霍光的陵墓规模,规格远超礼制,还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府邸,甚至与家奴冯子都私通,秽乱内宅。霍氏子弟也仗着家族的势力,在朝廷内外横行霸道,为所欲为。他们随意侵吞百姓财产,欺压良善,引起了民众的强烈不满。
刘询深知霍氏家族势力庞大,若不及时削弱,必将成为朝廷的一大隐患。于是,他开始逐步采取措施,削弱霍氏的权力。首先,他将霍光的女婿度辽将军、未央卫尉范明友调任光禄勋,将霍光的二女婿诸吏中郎将、羽林监任胜调出京城,任安定太守。接着,又将霍光的姐夫给事中、光禄大夫张朔调任蜀郡太守,孙女婿中郎将王汉调任武威太守。通过这些人事调动,刘询将霍氏家族成员从重要的军事和行政岗位上调离,削弱了他们在朝廷中的影响力。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朝廷的控制,刘询开始重用自己的亲信大臣,如魏相、丙吉等。他任命魏相为丞相,丙吉为御史大夫,让他们参与朝廷的决策,制衡霍氏家族的势力。同时,刘询还鼓励大臣们直言进谏,广开言路,以了解民间疾苦和朝廷中的问题。
霍氏家族对刘询的这些举措感到不满和恐慌,他们意识到刘询正在逐步削弱他们的权力。为了保住家族的地位和权势,霍显等人密谋发动叛乱,企图废黜刘询,另立皇帝。他们计划让霍家的女儿霍成君在宫中设毒酒,毒死刘询。
地节四年(前66年),霍氏家族的叛乱计划被泄露。刘询得知后,果断采取行动,下令逮捕霍氏家族成员。霍氏家族成员得知消息后,决定提前发动叛乱。他们纠集了一些党羽,企图攻占皇宫,控制朝廷。然而,刘询早有准备,他调动了军队,迅速平定了叛乱。霍显、霍禹等主要叛乱分子被逮捕并处死,霍氏家族的势力被彻底铲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