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胡断案传奇
在明朝万历年间,龙溪县有一位赫赫有名的知县,名叫徐胡。他智谋超群,断案如神,为百姓们解决了诸多疑难案件,深受众人爱戴与敬仰。龙溪县城内,流传着许多关于他断案的传奇故事,其中“审石狮”与“空壳树洞金笋案”更是被人们津津乐道,口口相传。
审石狮
那日,阳光明媚,龙溪知县徐胡前往漳州东门外赤岭社关帝庙行香。消息一传开,东门外十八社的男女老少纷纷赶来,都想一睹徐胡拜关夫子的风采。人群之中,有个名叫吴春的卖油郎,年方十八九岁,生性淳朴,却带着几分憨直。
吴春挑着一担生油,也想挤到前面去看看热闹。可他又担心在拥挤中油担被挤倒,正左右为难时,他瞧见关帝庙口有一只石狮,正咧着嘴,仿佛在朝他笑。吴春灵机一动,便挑着油担走到石狮旁,将扁担轻轻搁在石狮头上,手抚着狮背说道:“石狮啊,石狮!烦你照看一下我的油担,我去看看徐大人行香,一会儿便回来。”那石狮依旧咧着嘴,在吴春眼中,就好像是答应了他的请求。吴春见状,放心地说道:“你答应了,那我走了。”
不多时,吴春看完徐胡行香,满心欢喜地回到石狮旁边。可眼前的景象却让他瞬间如遭雷击——油担竟然不翼而飞了!吴春顿时急得满头大汗,冲着石狮说道:“石狮啊石狮,我的油担你挑到哪里去了呢?”石狮自然一声不响,静静坐着。吴春又急又气,大声说道:“你别装聋作哑,我的油担究竟谁挑去了?”然而,石狮依旧毫无反应。
吴春越想越绝望,这油担若是被偷,自己本钱全无,往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就在他六神无主之时,忽然听到鸣锣开道之声,知县的大轿正缓缓而来。吴春仿佛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不顾一切地大声呼叫:“徐大人 --- 救命!徐大人 --- 救命!”
差役听到呼喊,急忙禀报徐胡。徐胡听闻,立刻下令:“将喊冤的人带来。”吴春赶忙上前,“扑通”一声跪下,把油担寄给石狮而后失踪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徐胡神色凝重,问道:“你一担油,共值多少钱?”吴春如实答道:“本钱二千八百文,连扁担、绳索、油笼,共要三千文。”徐胡又问:“你托给哪只石狮?”吴春指着庙前左侧石狮,焦急地说:“就是它!”
徐胡听闻,用扇指着石狮,佯装愤怒地骂道:“你这石狮如此无信无义,既然受人委托,胆敢通贼偷去油担,该当何罪!”衙役与百姓们听闻,皆是一愣,随后又暗暗发笑,心想徐县老爷今日莫不是在开玩笑,亦或是犯了疯癫?这石狮不过是石头凿打的,又怎会答话?
但徐胡并不理会众人的窃窃私语,继续说道:“左右,把石狮押回衙门审问。吴春也一同前去作证。”衙役们虽心中疑惑,但只得遵令行事,将石狮缚住,从东岳街一路抬向衙门。一路上,人们奔走相告,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开,整个县城都为之轰动。很快,围观的人便人山人海。胆大的人忍不住问衙役:“抬石狮做什么?”衙役回答:“石狮偷去油担,要拉到县衙去审问判罪。”听到的人无不哄堂大笑。
徐胡回到官衙,立刻命令衙役将衙门口大堤入口封紧,连门边小桂棚门也锁上,严禁任何闲人出入。又在衙中大岸中间,搭起一个高台,台上用红纸写上 “审石狮” 三个字。县衙正门开启,门边放置一只大水桶,盛满清水,并告知众人,谁要进来观审,需抛二文钱到水桶里,才能进去。门前门后四周,皆派衙役严密看守。
当天下午,城乡内外万民听闻此事,男女老幼纷纷争先赶赴县衙。不一会儿,水桶里的钱便已收了好几桶。
时辰一到,衙门鼓打三响,钟敲三响,徐胡升堂开审。他登上戏台,衙役随后带吴春上台跪下,又把石狮抬上台来。台下顿时人声喧哗,众人都好奇地盯着台上,不知徐胡要如何审这石狮。
徐胡开始审问,吴春再次从头把事情经过详细说了一遍。徐胡听罢,愤怒地指着石狮:“石狮啊石狮!你玩什么把戏?为何一担油寄托你,你不认真看管,反而串通贼子把油担偷走?”石狮依旧咧着嘴,默不作声。徐胡把惊堂木一拍,喝道:“你讲不讲,不讲要动刑了!”台下的观众都紧张地屏住呼吸,整个场地安静得连针掉落的声音都能听见。大家都在猜测,难道徐县令真的发疯了?然而,徐胡审案的神情严肃认真,讲话条理清晰,并不像是在哄人。
过了一会儿,徐胡缓缓站起,走近石狮,将耳朵靠近狮口,听了一会儿,才说道:“嗯,石狮讲话了,它承认,是它通盗挑走的。” 众人皆惊,不知这石狮如何能讲话。徐胡重新坐在案桌上,大声宣布:“审石狮盗油案到此结束,石狮关进大牢准备判刑定罪,吴春到签发处将今天收入门钱领去三千文做卖油本钱,回去吧。余下的钱清点留库,等候审处。”吴春连忙跪下答谢。这时,台下万民欢呼,有的赞扬徐胡办事廉明,以小聚多,帮助穷人百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