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极赦:
“中书门下:朕出生于汝南,年少时备尝艰辛,后来有幸效忠周朝高宗、哀宗二帝,镇守南疆,保境安民,一心只想着为主上分忧,哪里敢奢望能够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呢?
后来,卢龙节度使应开疆反叛,伪建燕国;晋阳节度使孙芝背主,攻破邺京。鬼方、契丹、突厥三部南下,祸乱河北。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朕率领忠于君王的军队,抱着为国分忧的信念,剿灭了中原、江淮等地的叛军,消灭了不尊王命的荆襄节度使宋舒。这个时候,已经稳定了朕能延伸到的所有地区。
于是,朕提劲旅北上勤王,在开封击败鬼方、于邺城击败应开疆、契丹、突厥,手下将士奋勇追击,以至于北方边境烟尘绝息,天下半数疆域已定。
奈何哀帝在晋阳骤然驾崩,朕便率领大军,与关中王韩珏、云中节度使申屠明光这样的忠臣一起,向孙芝询问哀帝死因,剔除他的野心,逼迫他重新做回周朝臣子。
臣属百姓们都说周朝国祚已绝,神器更易是世间变化的常理,两度劝朕登基称帝。朕严词拒绝,表明自己并没有这样的想法。
朕准备从周朝宗室子弟中寻找一位心性纯良、才能卓越、德高望重之人,辅佐他继续延续周朝的基业。朕活着的时候是周臣,死去的时候也应该是周臣才对。
奈何还没有来的及筹措这件事情,关中王韩珏就不幸逝世,又恰好遇到韩临、韩珑叔侄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起兵作乱。手段残忍狠毒的盗贼像春暖后的蚊蝇一样冒出,怀有不正当心思的歹人像花开后的蜜蜂一样聚集。
朕不忍心百姓受苦,便派手下精兵良将进驻潼关,帮助和协助关中王韩登平定内乱。又听说了李遗景派兵攻打州郡的事情,于是便决定亲自前往长安,督促两家罢兵言和。成功规劝了李遗景,使其洗心革面,率众归顺上邦。
现在,百官、百姓们都劝说朕:民众们不能没有君王,皇宫里的案几不能空放太久。周朝宗室子弟太过年轻,并没有能力震慑宵小之徒,拖延的时间久了,必定还会生出灾祸。
朕心中忧虑,思考了很久,夜里睡不着觉,不得不承认他们说的是对的。朕不能为了保护和全善自己的名声形象,将天下百姓的安危置于不顾。即使有困难和苦衷,也应该坚定的挑起重任。
过去商汤、周武建立秩序,发布了国号用来统一人心。汉朝、唐代创立基业,建立了制度来完善章程。
因此,百官建议国号用‘郑’最好,改周朝的靖安五年为新朝的建隆元年,趁着好时候,借助孩童们的歌谣,将这份喜悦分享到众人身上,把这种恩惠推广到百姓家中。
朕宣布,大赦天下!以正月初一为界限,在这一天之前,全天下的罪犯所犯的罪行,已经办理完的、还没办理完的、已经被发现的、还没有被发现的、不论罪行轻重,全部都予以释放,不再追究。
因为失职或者犯罪而被贬、停职的官员,都从现在起按照正常官员对待。因为罪责被流放抓捕的男女老少,全部都解除枷锁镣铐,由目前所在地的官府赠予银两盘缠,放他们归乡。
无论是皇宫御林军、京城禁军,还是各地乡军、边镇边军,都按照现在的等级给予封赏响银。在平定天下、扑灭狼烟的过程中立下功劳的将士、官员、百姓,都按照规定加官进爵、分发赏赐。
朝中臣子、官员、军将的父母、妻室没有得到过封赏的,都予以封赏。丈夫、儿子、父亲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的遗孀遗孤,都拨发抚恤,从厚优待。在往后的科举、举荐中,也应该优先录用。
各地逃兵限期一百天的时间,允许他们回到自己原来的部队报道,仍然以原来的待遇对待。如果路途遥远,可以向当地所在官府先行报告,再启程回归军队。超过一百天没有来的人,仍然按有罪论处。
朕觉得那些愚笨的人,都是被人蛊惑,或者一时想不开才去做了奸盗的事,因此全部都不再追究,允许他们改过自新。
那些做了盗匪贼寇的人,也令当地官府和京城派去各地的巡检使官告诉他们这项政策,向他们发出招唤。愿意从军吃粮的,都给他们衣服和饭吃,愿意回家种地的,也都顺从他们的意愿。
好了,从今天起,过去的都让它过去,一切都重新开始。朕应当勤勤恳恳,尽心竭力处理朝政,不可有一天懈怠。诸位臣子、王公、衙吏、将士也要认真努力,负责好自己的工作,不可以偷懒推脱。
大家要同心协力,一起解决已经出现的和将会出现的问题,努力让国家兴旺、百姓安康,凡是知道这件事情的百姓、将士、官员,都要好好体会领略朕的深意。”
建隆元年正月初一,凌晨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七年开年第一天,郑王文训在百官的推举下,在京城百姓的见证下,于皇城乾元殿前铸鼎焚香,祷告上苍,晓谕万民,传檄天下,正式登基称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