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的话让闹事的学子偃旗息鼓起来。
卫辞也没想到,江南书院竟还讲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不过书院到底还是惜才的,他们虽然将入院考核第一关设置为身体素质的考验。
但也怕真的将一些天纵之才因为这一关淘汰在外。
所以第一关被淘汰的学子还是有一次文学考验机会的。
只是这一次他们的考核艰难很多很多。
除非是真正的顶尖天才,否则根本不可能过关。
反正江南书院自从改革招生考核的方法后,还从未录取过第一关就被淘汰的考生。
第一关结束后,江南书院的第二关考核名为问心。
此次夫子挨个问众位学子,为了什么而读书。
卫辞发现学子答的五花八门,有人说是为了天下苍生,有人说是为了功名利禄,还有人说是为了荣华富贵。
卫辞发现,众人无论答什么都没有被淘汰。
待轮到卫辞时,卫辞想了想,回答: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转头看了过来,就连夫子也一脸震惊的看着他。
良久,他才问卫辞:
“你叫什么名字?年岁几何?”
卫辞回道:
“学生卫辞,今年十五岁,是癸酉年的秀才。”
古人回答年岁一向答虚岁,卫辞周岁十四,但在古人看来他已经十五了。
听到卫辞的话,夫子更加惊讶:
“癸酉年的秀才,那岂不是说你得中秀才时才九岁,你是哪里人?”
卫辞道:
“学生来自徽州府。”
对于每个州府出名的人才,江南书院也是有主意收集的。
提起徽州府出名的才子,夫子倒是想起前几年确实出过一个九岁的小三元。
他询问卫辞:
“你可是癸酉年徽州府的小三元。”
卫辞点头:
“学生正是。”
听到确定的回答,夫子吸了口气深深看了他一眼,然后对他道:
“接下来的考核你不用参加了,你被提前录取了。”
说完夫子叫来一个书童,让书童领着卫辞去一个地方。
卫辞闻言听话的跟着书童离开了,一句也没多问。
他随着书童绕过许多建筑,七拐八拐,终于来到一个竹苑。
这是一个全部用竹子搭成的院子,环境十分雅致清幽。
书童将卫辞领到一间面积挺大的屋子,屋子里一个人也没有。
只靠墙摆着几张桌椅板凳,书童让卫辞随意坐下。
然后又端上热茶后就离开了,卫辞见状也不急,真就安心坐下喝茶。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左右,又有书童带着一个年轻的书生过来。
和卫辞一样的流程,书童端上热茶后就离开了。
新来的书生生的眉清目秀,细皮嫩肉。
看卫辞先他一步坐在这,还以为他知道些内情。
主动跟他打招呼道:
“不知兄台如何称呼?”
卫辞道:
“我姓卫名辞,还未有字,兄台直呼我的姓名即可。”
那书生闻言道:
“在下章子敬,见过卫兄,不知卫兄可知书童为何将我们带到此处?”
卫辞摇了摇头:
“我只比章兄早到一柱香的时间,并不知什么内情。”
没打听到想要的消息,章子敬也不气馁。
他是被夫子提前录取然后才被带到此处。
卫辞既然能比他还早到一柱香,想来也是个才华惊世之人。
以后同在一个书院读书,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提前有个相识之人也是好的。
章子敬与卫辞寒暄起来,通过闲聊卫辞得知,章子敬今年十七岁,顺天府人。
顺天府离江南书院可有一千多公里,这才是真正的不远千里前来求学。
只是他长的白白瘦瘦的,还真是一点看不出竟是从顺天府来的。
章子敬性格有些腼腆,并不是八面玲珑之人,两人交流卫辞能看的出他在努力找话题。
且他跟人聊天说话的方式像是有公式一样。
卫辞隐隐猜测,他出来前可能被家族集训过。
教他跟人打招呼说什么话题能不尴尬。
看出这点后,卫辞便主动掌握了话语权,引导章子敬说话。
很快章子敬就发现跟卫辞交流极其愉快,两人很快热络起来。
接着没过多久又来了一个书生,新来的书生竟比卫辞还小一岁。
卫辞自从读书以来,遇到的同窗都比他大,还甚少碰到比他小的。
对于这个比他小一岁的季青云卫辞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季青云是个很板正的人,可能是年纪小,被家中教导的有些过了。
一举一动跟尺子量的一般,他客客气气的跟卫辞和章子敬见礼。
说话做事一板一眼,搞的章子敬也跟着拘束了起来。
后来又陆陆续续来了三人,一个叫魏秉直,一个叫林人杰,最后一个进来的叫孙富贵。
孙富贵人如其名,长的很富态,他个头只有一米六五左右,但体重差不多有一百八十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