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叫李庚,是给你们引路的,大家可以先看看我们这里周围的环境,熟悉一下,然后就到办公大楼去办理工作证和入住登记。不要一次全去,会太拥挤,时间还是很充足的。”一个高瘦的年轻人大声对山民们道,“大家到了这里后,不再是山里人了,这里没有田地,不能种菜,不能养鸡养鸭,大家要做的事叫做工作,或上班。慢慢大家就会适应了。作为一个城市人,大家要注意的是卫生环境,不能乱丢垃圾,公共环境不能大声喧哗,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更不能拿公家的任何物品,那叫盗窃,会被开除的,同时也会被判刑。判刑知道是什么吗?就是坐牢。”
看来这个高瘦青年不是第一次带农村人进城了,很是仔细全面,且很有耐心。得到了所有人的好感。刘大海四人就在周围转了半个小时左右,这个厂区当真是大得吓人,他们半小时都只是看到了冰山一角。厂房,食堂,车间,宿舍,花园,医院,学校….应有尽有。他们初来乍到,也不敢走得太远,怕找不到路,就原路返回,去办公大楼办理了工作证和做好了入住登记。
他们分到了一套住房,两个房间和一个客厅,这是只有夫妻在同一个单位才有的待遇,如果是一个人,就只能住宿舍了。至于家人,有员工出租房,价格也不算太高,可以凭工作证先入住,发工资在工资里扣租金,倒是很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刘大海一家两个房间,还是显得有些拥挤,倒也还能勉强住得下。毕竟孩子还小呢。
正在为住房小而犯愁的刘大海,被岳父的声音惊醒,“大海,这已经很宽敞了,我和你妈可以去学校住,这里的学校也不远,我不是还有工作证吗,可以去学校任教啊,总能分到一个宿舍住吧?”王贵生笑着说道。刘大海这才想起,岳父还是一名教师呢,岳母也曾经是妇联主任呢。
他们安顿好后,已经天黑了,一家五口人将就住下,第二天刘大海就陪着王贵生去学校报到了,拿着县长的推荐信和自己的工作证,很是顺利地办理了任教事宜,一切都是出奇的顺利。这让他们翁婿二人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不得不感叹城市人的办事效率。生活节奏也是快得很啊,明天刘大海夫妇就要开始工作了,王贵生也说好下周一开始上课,领了教材和一应文具回家做准备了。
正如王贵生所说,学校给他安排了一套团结户型的小套房,也就是一个房间,一个厅,一厨一卫,环境倒是真心不错,学校待遇还是很好的。那个时代文盲太多,国家很重视教育,所以对教师很是优待。学校离刘大海住所也就不足二百米远,很是方便。他们倒觉得非常满意。
一切就绪,新环境新的生活就这样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时光荏苒,转眼就是两年过去了,他们一家子的生活也过得越来越红火,刘大海也因工作出色从原来的仓库调配转到了后勤统计员,工作轻松了不少。王若兰更是从原来的文员做到了会计,因她文化程度高,工作认真,虽然身体不好,但也没有因此影响工作,很受领导看重。王贵生也升为了主任,以前在山村当过校长的,晋升起来倒是不慢。
再说到小镇天,现在也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了,过两个月开学,就要送学堂了,家里没有文盲,从小就教他念诗,唱歌,数数之类的,他到是学得快。能背上百首诗,数数更是能数到千,这让四个大人颇为吃惊。正值暑假期间,王贵生就在家开始教小镇天认字。从汉语拼音到汉字,从数学1到100,这小屁孩竟然只用了十天的时间,就认识了上百个字,写数字,算加减法,更是快得出奇,还不会有错误。这让身为外公的王贵生老怀大慰啊。
一个暑假,两个月时间,小镇天竟然把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课本学完了,而且还能背诵所有的课文,还能默写,这让王贵生已经不能用天才来形容这个孩子了,简直是神童啊。同时也让王贵生犯难了,这么小,你说送他去上三年级?不现实,送去上幼儿园就有些浪费时间了。他思虑再三,就向校长申请直接让小镇天上小学。
虽然是小学一年级,但也能让他更好的打好基础,倒也不失为一个正确的决定。校长看到这个申请,有些半信半疑地道:“你外孙真那么厉害?才两个月时间,学完了小学二年级的课程?如果真是这样,让他上小学到也是可以的,不过,你要带他来考核一下,毕竟年龄太小,是进不了小学的,这是国家规定的。但如果你说的是真的,我到是可以特招进小学。”王贵生听到后高兴不已地拍着胸脯保证。
九月,在北方已经入秋了,很是凉爽,但是在羊城,还是那么的炎热,学校也开学了。刘大海夫妇带着小镇天,跟在王贵生的后面,来到了校长办公室。校长姓郑,看到王贵生进来就客气地道:“王主任,你来了?这就 是你那个神童外孙啊?”随后看着小镇天笑着问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