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合肥烽火·儒将归心
第一节 淝水暗流
建安二十六年春,护民阵的玄甲军抵达合肥城下时,淝水正泛着春潮。陈果勒住青骓马,望着城头飘扬的“李”字大旗,旗角被春雨浸得发沉,隐约可见破损处绣着的麦穗图案——那是护民阵初创时的旧纹样。柳如烟指尖轻抚冰戟,忽然指向城西密林:“有伏兵,林子里的枯枝摆成了‘鹿角阵’的雏形。”
“李典。”张辽手按寒铁铠,护民纹章在春雨中泛着微光,“此人乃兖州名将,昔年与某同守合肥时,善用地形设伏。他若布下鹿角阵,必是将骑兵诱入密林,以拒马桩割裂阵型。”
郭嘉策马靠近,算筹敲击着马鞍上的地图:“方才路过村庄,见百姓房屋多有焚烧痕迹,灶台却有余温。圣典必是强征青壮修建祭坛,李典虽为守将,怕是也被掣肘。”他忽然望向陈果,“昨夜观星,见将星徘徊于紫微垣外,若能让李典亲眼目睹护民阵救民,或有转机。”
正说话间,淝水上游漂来几具尸体,皆是身着粗布衣裳的百姓,胸口插着刻有圣典骷髅图腾的短刀。柳如烟冰戟一挥,冰晶托起尸体上岸,发现其中孩童手中紧攥着半块绣着“护”字的帕子。陈果眼神一凛:“圣典在逼李典陪葬,这些百姓,都是他未能救下的。”
第二节 雨夜破阵
戌时三刻,春雨转急。陈果带着柳如烟、张辽潜至城西密林边缘,只见月光透过树冠,在泥泞的地面投下斑驳阴影,无数削尖的拒马桩藏在暗处,如同潜伏的毒蛇。柳如烟取出冰棱箭,正要射断树上的警示铃铛,张辽突然按住她手腕:“且慢,听马蹄声。”
三人屏息凝神,听见密林中传来断断续续的啜泣——是孩童的声音。陈果瞳孔微缩,不顾张辽阻拦,径直踏入林中。在一片拒马桩围成的空地里,十几个孩童被铁链锁在树上,身边躺着几具护民义士的尸体,其中一人手中握着半卷《护民阵典》。
“将军小心!”柳如烟冰戟横挥,冻住三根破空而来的弩箭。与此同时,林中战鼓骤响,无数拒马桩在机关操控下拔地而起,形成移动的钢铁屏障。张辽抽出腰间佩刀,护民纹章光芒大作,刀光所过之处,拒马桩上的骷髅图腾纷纷爆裂:“是圣典改良的‘机关鹿角阵’!”
“文远,带孩子们出去!”陈果寒蝉戟刺入地面,护民玉简的金光顺着泥泞的地脉蔓延,震碎部分机关枢纽。柳如烟冰戟舞动,在雨中凝结出一面冰墙,将涌来的弩箭尽数反弹:“公达(李典字)!你当真要为圣典陪葬?看看这些孩子!”
话音未落,雨幕中传来一声叹息。机关鹿角阵的缝隙中,现出一名身着青袍的儒将,腰间配剑却未出鞘,目光落在孩童们颈间的护民银锁上:“护民阵……终究还是来了。”
第三节 儒将之困
李典挥手撤去机关,亲自为孩童解开铁链。柳如烟取出随身携带的伤药,为孩子们包扎伤口,冰系灵力所过之处,溃烂的毒伤渐渐结痂。李典望着她腰间的冰戟,眼神复杂:“当年在博望坡,某曾见一位谋士用火攻破敌,其阵法与贵军的‘北斗破邪阵’颇有相似。”
“那是卧龙先生的妙算。”陈果走上前,将半卷《护民阵典》递给李典,“将军可知,这上面的麦穗图腾,是护民阵与百姓‘共耕共守’的誓约?圣典强征民夫修建祭坛,合肥百姓已饿死三百余人。”
李典指尖抚过典册上的焦痕,忽然解开铠甲,露出内衬上绣着的护民残旗——正是七年前护民阵溃散时流出的旧物:“某虽为圣典守将,却从未在百姓身上刻过骷髅烙印。三日前,圣典右使要将全城孩童投入祭坛,某以死相逼,才保住这些孩子……”
张辽突然抱拳:“曼成(李典字),当年合肥之战,某性急易怒,多有得罪。如今护民阵以百姓为念,望你我能放下前嫌。”他撸起袖口,露出“护民”二字刺青,“某曾被圣典下蛊为虐,是陈将军以命相救。”
李典望着张辽腕间的刺青,又看看陈果腰间的护民玉简,忽然从怀中掏出一枚铜哨,吹出清远的哨音。远处传来马蹄声,一队身着白衣的士兵护送着粮车赶来,车篷下藏着数百名老弱妇孺:“这是某暗中转移的百姓,本想待时机成熟……”
第四节 淝水之战
寅时正,圣典右使率领“毒藤军”杀至淝水河畔。那些士兵的皮肤上缠绕着紫色藤蔓,每一步都会在地面留下腐蚀性的黏液。李典望着漫山遍野的毒藤,握紧了腰间的护民佩剑:“陈将军,某熟知淝水上游地形,若掘开上游堤坝,可借水势冲散毒藤。”
“不可!”柳如烟冰戟指向上游村落,“上游有百姓聚居,决堤虽能破敌,却会淹了村庄。”她忽然望向郭嘉,“公则可有两全之策?”
郭嘉算筹在掌心飞速转动:“春雨已连下三日,淝水水位暴涨。若在下游用冰系灵力筑起水坝,再引毒藤军至河湾,待其踏入泥泞,便可……”他在沙地上画出阵型,“烟姑娘的冰坝能延缓水流,文远将军率玄甲军从左翼突击,李将军带白衣军从右翼包抄,陈将军居中直取敌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