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初正月二十六 辰时 洛阳太极殿
洛阳朝堂之上,金碧辉煌的殿堂内气氛凝重。曹爽昂首阔步走入大殿,脸上带着志得意满的笑容。他刚刚回到洛阳,就迫不及待地要推行自己的计划。
"陛下有旨——"宦官尖细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封曹璟为征西将军,关陇行台尚书令,都督雍凉诸军事!"
诏书一出,满朝文武顿时骚动起来。大臣们面面相觑,窃窃私语声此起彼伏。曹爽站在殿中央,目光扫视群臣,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笑意。
司徒高柔第一个站了出来,他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陛下!关陇乃国家重镇,关系社稷安危。曹璟不过年仅十八岁,如何当得起如此重任?"他声音洪亮,掷地有声,"老臣恳请陛下三思!"
高柔的话立刻引起了不少大臣的附和。一时间,朝堂上反对之声此起彼伏。曹爽眯起眼睛,心中冷笑。他知道,这些老臣背后站着的,正是那个深藏不露的司马懿。
"太傅大人,"曹爽缓步走到司马懿面前,脸上带着假笑,"不知您对此事有何高见?"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司马懿身上。这位年过六旬的太傅站在文官之首,身形瘦削,面容沉静。他微微低着头,似乎正在沉思。
司马昭站在父亲身后,忍不住想要开口反对,却被兄长司马师一把拉住。司马师用眼神示意弟弟稍安勿躁,父亲自有打算。
大殿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息等待着司马懿的回答。良久,司马懿才缓缓抬起头来,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光芒。
"关陇确实乃国家重镇..."司马懿的声音沙哑而缓慢,仿佛每个字都经过深思熟虑,"曹征西虽然年轻,但屡立战功,威震敌胆。"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高柔等人,"如此国之重任,正适合我大魏的宗室翘楚。"
这番话一出,满朝哗然。高柔不可置信地望着司马懿,其他大臣也都露出惊讶的表情。谁也没想到,一向谨慎的司马懿竟然会支持曹爽的提议。
曹爽先是一愣,随即哈哈大笑:"太傅果然深明大义!"他转向其他大臣,"诸位还有何异议?"
司马昭在父亲身后急得直跺脚,却被司马师死死按住。司马师低声道:"父亲自有深意,不可妄动。"
司马懿依旧神色平静,仿佛刚才那番话不是出自他口。只有站在他身边的蒋济注意到,司马懿藏在袖中的双手,正微微颤抖着。
朝会在一片诡异的气氛中结束。走出大殿时,司马昭终于忍不住问道:"父亲为何要赞同曹爽?这不是助长曹氏势力吗?"
司马懿停下脚步,回头望了望金碧辉煌的宫殿,嘴角浮现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关陇之地...岂是那么容易掌控的?"他轻轻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年轻人,要学会以退为进啊。"
司马昭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而司马师则若有所思地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他知道,父亲这步棋,必有深意。
与此同时,曹爽正在府中大宴亲信,庆祝自己的胜利。他高举酒杯,得意洋洋地说道:"司马老儿也不过如此!从今往后,这朝堂就是我曹爽说了算!"
汉延熙二年四月廿三 成都锦官城
蜀汉朝堂之上,阳光透过窗棂洒落在地。姜维手握军报,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诸位!"姜维声音洪亮,将手中军报高高举起,"曹魏自毁长城,竟派曹璟小儿镇守关西!"
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姜维大步走到殿中央,激动地说道:"那曹璟不过十八,从未经历大战。而老将郭淮却被闲置不用,此乃天赐良机啊!"
他的声音在殿内回荡:"末将愿领精兵五万,出祁山,直取长安!"
费祎轻咳一声,缓缓从席位上站起。他眉头微蹙,声音温和却坚定:"伯约,我知你一片赤诚。但连年征战,百姓已不堪重负。不如暂缓伐魏,让百姓休养生息。"
姜维猛地转身,眼中闪过一丝不悦:"大将军!此乃千载难逢之机啊!"
这时,尚书令董允也站起身来。他捋了捋胡须,语气沉稳:"姜将军,如今刚过春耕,国库空虚。不如待秋收之后,粮草充足,再议北伐之事。"
"是啊是啊..."
"董尚书所言极是..."
"百姓确实需要休养..."
朝堂上附和声此起彼伏。姜维环顾四周,只见满朝文武都在点头赞同费祎和董允的建议。他的拳头不自觉地握紧,指甲深深掐入掌心。
"诸位!"姜维声音有些发颤,"难道你们都忘了丞相的遗志了吗?"
殿内突然安静下来。姜维眼中泛起泪光:"丞相临终前,将复兴汉室的重任托付于我。如今机会就在眼前,你们却..."
费祎叹了口气,走到姜维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伯约,丞相的遗志我们岂敢忘记?但治国之道,需审时度势啊。"
姜维甩开费祎的手,声音哽咽:"你们...你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