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浩得知后,龙颜大悦,对廉颇的出色表现极为满意。
他直接下旨,暂时由廉颇管理幽州的一切事务,等待朝廷派遣正式官员前往任职。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夏浩不断收到来自各州传来的收编捷报。东州、云州、楚州、青州、雍州等地的势力纷纷归顺大夏,象征着大夏的旗帜在东域各地高高飘扬,猎猎作响,彰显着大夏的威严与荣耀。
夏浩深知,收编仅仅只是第一步,如何治理好这些地方,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才是真正摆在眼前的巨大挑战。
这一日,夏浩站在御书房内,身姿挺拔,目光如炬,神色凝重地沉声道:“各州的收编工作已接近尾声,接下来最为关键的便是治理之事。朕急需一批有能力的人才,前往各州任职,管理地方事务。这些人必须具备卓越的管理一方的能力以及出色的统御能力,至于修为,倒在其次。”
内阁首辅诸葛亮微微拱手,神色恭敬且沉稳地沉声道:“陛下英明,治理地方,德才兼备方为关键所在。臣建议,可向整个东域颁布旨意,公开选拔管理各州以及城池的人才,让他们全部前来大夏皇都参与选拔。通过一系列严格的测试,选拔出真正有能力的人才,而后安排前往各州任职,负责地方治理。”
夏浩微微点头,目光缓缓扫过众人,神色坚定地沉声道:“好,就依此策。朕要让天下英才汇聚于大夏,为我大夏的繁荣昌盛贡献他们的智慧与力量。传朕旨意,向整个东域昭告,凡有志于管理地方者,皆可前往大夏皇都参与选拔。选拔通过者,将被安排前往各州任职,治理地方。”
内阁成员和军机处官员们纷纷拱手,齐声应道:“臣等领旨!”
随后,一道道圣旨如同纷飞的雪花,从大夏皇都迅速发出,传遍了整个广袤的东域。
圣旨中明确指出,大夏将面向整个东域公开选拔管理各州以及城池的人才,所有胸怀壮志之士均可前往大夏皇都参与选拔。此次选拔将通过严格的测试流程,主要考察应试者管理一方的实际能力和统御能力,而修为则作为次要参考因素。
这一消息一经传出,如同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东域各地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无数有志之士纷纷响应号召,他们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怀着对大夏的深深敬仰,毅然踏上了前往大夏皇都的征程。
这些前来参与选拔的人才,来自不同的背景和阶层。
有的是地方豪族子弟,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和培养,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有的是修炼者,他们不仅具备高强的修为,还拥有卓越的智慧和见识;有的是大夏学府中的学子,他们在学府中刻苦学习,渴望能为大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还有的是普通百姓,他们虽出身平凡,但凭借自身的努力和才华,也希望能在这次选拔中崭露头角。
他们来自东域的各个角落,但都怀揣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希望成为管理一方的大夏官员,为大夏的繁荣和百姓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夏浩在御书房内,看着那不断涌入皇都的人才名单,心中暗自欣慰。
他深知,这些人将成为大夏未来治理地方的重要力量,是大夏繁荣昌盛的希望所在。
为了确保选拔过程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夏浩亲自精心制定了选拔的详细流程和严格标准。
此次选拔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关键阶段。
初试主要侧重于考察应试者的管理知识储备以及统御理念的理解。
这一阶段通过严谨的笔试形式进行,而试题则是由夏浩亲自与内阁成员们经过反复商讨、精心设计而出。
这些试题涵盖了地方治理的方方面面,旨在全面考察应试者的理论素养和思维能力。
复试则更加注重对应试者实际操作能力的考验。
通过阵法模拟各种复杂多样的治理场景,让应试者身临其境,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
初试当天,大夏皇都的选拔场地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来自东域各地的应试者们齐聚于此,他们个个神情严肃,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自信,全力以赴地迎接这场决定命运的挑战。
试卷发放后,整个场地瞬间安静下来,只听见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的声音,仿佛是一首紧张而有序的交响曲。
应试者们全神贯注,奋笔疾书,将自己的所学所思尽情地展现在试卷之上。
经过数日紧张而严谨的考试,初试结果终于公布。
在数万名应试者中,仅有数千人凭借出色的表现脱颖而出,成功进入复试。
这些人在管理知识和统御理念方面表现卓越,初步展现出了具备治理地方的能力和潜力。
复试的要求则更加严格,标准更高。夏浩亲自坐镇复试现场,与内阁成员和军机处官员们一同,仔细观察每一位应试者的表现。
复试的场景模拟了各种复杂棘手的治理问题,包括地方治安的维护、资源的合理分配、百姓诉求的处理等多个方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