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君宇故居遗址
高君宇故居遗址位于娄烦县峰岭底村,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高君宇的诞生地和成长的地方。故居建于清代同治年间,依山而建,以房窑为主,皆为青砖灰瓦,具有典型的北方民居建筑风格。故居内保留了高君宇生前居住过的房间、书房以及一些生活用品,这些物品见证了高君宇的成长历程和革命生涯。为了纪念高君宇,当地政府对故居进行了修缮和保护,并建立了高君宇故居纪念馆。纪念馆通过图片、文字、实物等多种形式,详细介绍了高君宇的生平事迹和革命贡献,展现了他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崇高的精神品质。高君宇故居遗址已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党员干部前来参观学习,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六、民俗风情
传统节日习俗
在娄烦,春节是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人们就忙碌起来,打扫房屋、置办年货、准备各种美食。腊月三十这天,家家户户贴春联、挂灯笼,包饺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守岁迎新。大年初一,人们早早起床,穿上新衣服,走亲访友,相互拜年,祝福新的一年吉祥如意。春节期间,还有舞龙、舞狮、扭秧歌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热闹非凡。舞龙舞狮队伍走街串巷,锣鼓喧天,吸引了众多村民围观,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扭秧歌的人们穿着鲜艳的服装,随着欢快的音乐节奏,舞动着身姿,展现出娄烦人民的热情和活力。
元宵节也是娄烦重要的节日之一。在这一天,除了吃元宵,还有赏花灯、猜灯谜等活动。县城和各个乡镇都会精心制作各种造型精美的花灯,有传统的宫灯、荷花灯,也有现代创意的卡通灯等,将街道装扮得五彩斑斓。人们漫步在花灯下,欣赏着美丽的灯光,感受着节日的欢乐气氛。猜灯谜活动更是吸引了男女老少的积极参与,增长了知识,增添了节日的乐趣。此外,一些村庄还会举行社火表演,表演内容包括高跷、背棍、铁棍等,表演者们在街头展示着高超的技艺。
婚丧嫁娶习俗
娄烦的传统婚礼有着独特的习俗和仪式。婚前,男女双方要经过提亲、定亲等环节。定亲时,男方要向女方送彩礼,女方则要准备嫁妆。婚礼当天,新郎要到新娘家迎亲,迎亲队伍敲锣打鼓,十分热闹。新娘出嫁时,要哭嫁,表达对父母和家乡的不舍之情。到达新郎家后,要举行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等传统仪式,然后进入洞房。婚礼当天,还会举办盛大的婚宴,邀请亲朋好友共同庆祝。婚宴上,人们会品尝到当地的特色美食,如八大碗、过油肉等,大家举杯欢庆,祝福新人幸福美满。
娄烦的丧葬习俗也有着严格的程序和传统。当老人去世后,家人要及时通知亲朋好友,并为逝者净身、更衣。然后,要在灵堂内摆放逝者的遗像,供亲友吊唁。出殡前,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亲朋好友会前来送花圈、烧纸钱,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安葬后,家人还要按照传统习俗进行守孝,表达对逝者的怀念之情。
民间艺术表演
娄烦的民间艺术表演丰富多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八音会。八音会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吹打乐,由唢呐、笙、鼓、锣等多种乐器组成。演奏时,乐器相互配合,曲调欢快激昂,节奏感强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八音会常用于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场合,既能增添喜庆的气氛,也能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在一些大型的民俗活动中,八音会表演更是吸引了众多观众,演奏者们精湛的技艺和投入的表演,让人们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
此外,娄烦还有皮影戏、木偶戏等传统民间艺术形式。皮影戏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艺人在幕后操纵着皮影人物,通过灯光投影在幕布上,配合着音乐和唱腔,演绎出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木偶戏则是由艺人操纵木偶进行表演,木偶造型生动,动作灵活,表演内容丰富多样,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这些民间艺术表演不仅是娄烦人民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
七、特色美食
莜面栲栳栳
莜面栲栳栳是娄烦极具特色的美食之一。莜面是由莜麦加工而成,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成分。制作莜面栲栳栳时,先将莜面用开水和成面团,然后揪成小块,在光滑的石板上用手掌推成薄如纸片的长片,接着用手指卷成筒状,整齐地码放在蒸笼里,形似蜂窝。蒸熟后的莜面栲栳栳口感筋道,麦香浓郁。食用时,通常会搭配羊肉臊子或西红柿鸡蛋卤,羊肉臊子鲜香浓郁,西红柿鸡蛋卤酸甜可口,与莜面栲栳栳搭配在一起,味道十分美妙。莜面栲栳栳不仅是当地百姓餐桌上的常客,也深受游客的喜爱,是来娄烦必尝的美食之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