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江市总医院的地下三层,一处隐秘的实验室内,灯光如昼却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阴冷。这里原本是医院的特殊病原体研究室,如今却被紧急改造为一处高度机密的解剖与分析中心。厚重的金属门上,警示灯不断闪烁着刺目的红光,门上方的电子显示屏滚动着"生物危害,禁止入内"的警告。
林深站在实验室门外,双手抱臂,目光如炬地审视着这座临时的科研堡垒。实验室内部,各种先进的分析设备嗡嗡作响,身着防护服的科研人员忙碌而有序地穿梭其间,每一个动作都显得格外谨慎。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消毒水味,混合着电子设备散发的焦糊气息,构成一种独特的、令人不安的氛围。
"组长,所有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小张站在林深身旁,低声汇报道,"张博士和他的团队已经完成了初步扫描,就等您的最后指示了。"
林深点了点头,眉头微皱:"解剖的过程必须万分小心,我们不能冒险让任何可能存在的危险物质泄露。同时,要尽可能完整地保存样本,每一份数据都可能成为破解监督者计划的关键。"
小张递过一份文件:"这是解剖方案和解剖后的样本处理流程,已经过安全委员会的审核。张博士特别强调,由于目标的特殊性,常规的解剖方法可能无法适用,建议使用他们研发的新型能量共振切割仪。"
林深接过文件,快速浏览着方案中的关键技术细节。这份方案由张博士团队主导制定,融合了生物医学和解剖学的前沿技术,同时针对雪人特殊体质进行了多项创新设计。
"这个能量共振切割仪..."林深抬头问道,"可靠吗?不会对样本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小张解释道:"理论上来说,这种切割方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切割,而是通过特定频率的能量波与目标物质的原子共振,实现分子层面的分离。可以做到'刀过无痕',同时实时记录每一个微观层次的结构变化。"
林深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很好,但要准备备用方案。如果能量共振切割仪失效,立刻启用传统的低温切割方案——不过那个方案会导致组织结构的部分变异,可能丢失一些重要信息。"
"明白,"小张指向实验室内部,"张博士正在等您,他坚持要亲自向您汇报技术方案和风险评估。他强调,这次解剖可能揭示监督者计划中最核心的秘密。"
推开厚重的金属门,实验室内部的景象让林深不禁屏住了呼吸。中央的操作台上,摆放着一个透明的密封舱,舱内是被特殊方式固定的"星痕标本"——从雪人体内取出的右手部分,包括手掌、手腕和部分前臂。
这截手臂看起来像是冰雕与金属的完美结合,表面覆盖着一层闪烁蓝光的半透明鳞片,每一片鳞片内部都仿佛流淌着液态的能量。手臂的断面平整光滑,边缘微微泛着荧光,显示出之前解剖的尝试痕迹。
"组长,欢迎来到解剖中心,"张博士快步迎上来,他的脸上写满了疲惫,但眼神却异常兴奋,"这是我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次实验,也是最危险的一次。"
林深环顾四周,发现实验室被划分为多个功能区——样本制备区、能量共振切割区、量子成像区、生物化学分析区和数据存储中心。每个区域都有专人负责,设备闪烁的红蓝灯光交织在一起,如同一个高科技的迷宫。
"这就是'星痕标本'?"林深指向密封舱,"比我想象的要小。"
张博士点头:"是的,这只是雪人前臂的一部分,约占总体的15%。由于能量辐射超标,我们不得不缩小解剖范围。但即便如此,准备过程也极其复杂,团队花了三天三夜才完成样本的固定和初步分析。"
"有什么发现?"林深直奔主题。
张博士调出一套全息投影:"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星痕'的本质。根据初步分析,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生物或者机械,而是一种全新的生命形式——'量子生物机械体'。"
全息投影展示出微观层面的结构图,那些看似坚硬的鳞片,实际上是由数以亿计的微型机械单元组成,每个单元的核心都是一种特殊的量子晶体。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机械单元之间通过能量场连接,形成一个分布式的神经网络。
"这简直就像是一台活着的巨型计算机,"林深惊叹道,"每个鳞片都是一个计算单元,而能量场则是它们之间的通信网络。"
张博士继续解释:"更复杂的是,这个系统还具备自我修复和进化的能力。根据我们的观察,当部分组织受到损伤时,邻近的机械单元会自动重新编程,替换受损部分的功能。而量子晶体的特殊属性,使其能够吸收环境能量进行自我重组。"
林深眉头紧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很难摧毁它——即使炸碎了,这些单元也能重新组合。但监督者为什么要制造这种东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